注册 登录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返回首页

刘春雄新营销 https://cmmo.cn/?87056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中国营销的“左倾”与“右倾”

热度 17已有 304153 次阅读2010-8-13 10:39 |系统分类:营销实战|

 

      这是一篇旧作,已经收录在《中国式营销》一书中,只要中国营销还没有与欧美并驾齐驱,“左倾”与“右倾”都将长期存在。

      左倾犯的是急性病,右倾犯的是慢性病。

      左倾表现为教条主义,右倾表现为经验主义和机会主义。

      右倾通常埋头做事,不教训人,而左倾通常不做事,以教训人为已任。

      左倾因为掌握了舆论工具,所以,人数不多,但力量巨大。

      邓小平说,防左甚于防右。左倾比右倾危害更大。

      邓小平现在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设计师”,然而,邓小平不是曾经也被批判为“右倾机会主义者”吗?

      在“左倾”者眼里,走正常的路就是“右倾”,所以,正常的人也经常受到“左倾”者的批判。邓小平就是如此。

      “左倾”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左倾”披上了美丽的外衣,所犯的是“美丽”的错误。

      “左倾”之可怕还在于,“左倾”善于拿着所谓“先进”的东西批评正常人为“落后”,还善于贴“标签”。

 

      一个大国,一个落后的大国,一个曾经辉煌过的落后的大国,一个正在快速崛起且充满自信的落后大国。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面对着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很容易产生左倾冒险思维。最致命的是,左倾思维经常披着“崇高”的道德外衣。

      中国革命时期,就有李立三、瞿秋白、王明的左倾错误,不顾革命力量弱小的现实,希望“取得一省或数省的革命服利”,希望通过中心城市起义一举取得革命成功,希望通过阵地战迅速取得成功,反对毛泽东建立根据地的办法,毛泽东称之为“犯着革命急性病”。

      解放后,在“追英赶美”思潮之下,中国发生了“大跃进”。这也是犯了“急性病”的错误。

      一个落后又充满自信的国家,是产生左倾的温床。

      在缩小与跨国公司差距的思维之下,中国营销是否也出现了新的“大跃进”?当跨国公司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时,当专家们拿着跨国公司检视中国企业时,中国企业犯左倾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产品刚红火二三年,就想做成“百年产品”。销售规模刚“脱贫”,就想进入“世界500强”。刚在国内有点知名度,就提出“世界品牌100强”的过于远大的目标。企业立足未稳,就想创“百年基业”。

      吴晓波《大败局》中的“上榜”企业,往往不是没有理想,而是有了一点成功就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把幻想当目标,把幻想当战略,就一定会犯左倾幼稚病,就会不断重犯“营销大跃进”的“美丽错误”。

      当跨国公司上百年的成功沉淀为“世界500强”或“世界品牌100强”或“基业长青”时,中国企业的左倾错误在于不顾中国市场经济只有30年历史的事实,不顾中国的“国家品牌”还不够强大的事实,不顾中国企业的资源还不够丰富的事实,错误地把目标当方法。就像巨人集团一样,不仅没有成为IBM那样的“蓝色巨人”,而且在“小巨人”时代就倒下了。

      左倾的孪生兄弟是右倾。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批评“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还批评有些人,“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                   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

      中国市场的不成熟,该活的做不大,该死的死不掉,先进与落后共存。长期存在的这种市场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不懂营销照样能活”、“小企业也能赚大钱”、“一招鲜就能吃遍天”、“跨国公司没什么了不起的”。

      尽管“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讲得太多了,但沉浸在“落后照样赚钱”中的多数企业最终被不断升温的市场经济的“开水”烧死了。

      把短暂的成功当作永久的成功,把阶段性的胜利当作最终的胜利,把某个阶段的经验当作“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中国企业犯了太多的经验主义错误。20年前,当把“满负荷工作法”写进“企业宪法”时,这样的错误就没有断过。

      毛泽东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是因为他深刻意识到左倾与右倾的双重危害。不仅如此,关键还在于他能够提出一套真正适合的方法和路径。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联想的柳传志曾经说联想的发展是“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上一层土”。这种说法与毛泽东“波浪式推进根据地建设”多么相似。

      中国革命时期,鉴于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于是,毛泽东写了《实践论》,批判党内的教条主义。同时,还有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段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工作着。于是,毛泽东又写了《矛盾论》。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断发生的左倾与右倾现象,现在仍然不断地在营销领域发生着。难道这就是中国的常态?

      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来说,清楚地了解跨国公司发展的历程、发展的环境和发展的原因比发展的结果更重要。同时,把跨国公司的发展放在国家的成功、行业的进步等宏观环境中观察也相当重要。

      成功一定是属于时代的。跨国公司的成功有它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国的特定时代环境,一定会创造属于中国的跨国公司。


路过

鸡蛋
1

鲜花
14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5 人)

收藏 邀请 举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金焕民 2010-8-13 11:30
一个大国,一个落后的大国,一个曾经辉煌过的落后的大国,一个正在快速崛起且充满自信的落后大国。这些因素加在一起,面对着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很容易产生左倾冒险思维。最致命的是,左倾思维经常披着“崇高”的道德外衣。
回复 zbc 2010-8-13 15:54
选择正确的路不易!忽左忽右难免,人非圣贤呀!
回复 马亮亮 2010-8-14 08:08
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用区域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国,才是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全面开花不是那么容易,开的快谢的也快.很多小老板只看到别人的发展却没有看到自己的不足,盲目跟随,盲目投入,盲目模仿.这不就是左倾思想在作怪么?
刘老师说的精辟!
回复 谢锡宙 2010-8-14 08:55
左倾与右倾、矛与盾、经验实践与逻辑理论、在对立中统一,在纠葛中平衡,相生相随才有意义,一仪独大就会走极端、关键是对两者度的把握。如黄河治水,水太盛就成为水灾;水太稀即成为旱灾。从民生角度来说中国历史就是与黄河水斗争的历史,给我们的教训与教育应该是深刻的。同意刘老师观点!
回复 李少辉 2010-8-16 08:28
在成长中批判,在批判中成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10 05:19 , Processed in 0.03924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