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基,是企业产品附加价值的一种体现,它代表一种溢价能力,代表着消费者的认同和肯定。显然,品牌的力量毋庸置疑,这也让国内很多农药生产企业和厂家垂涎不已,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资源,打广告、做宣传、搞活动,甚至花费巨资邀请咨询公司和营销专家来做品牌,学习和跟随外企如何做品牌,我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对于国内大部分生产企业和厂家而言,做好市场,做出销量,做上规模,才是正道,才是长远之道。 饿着肚子做不了品牌 众所周知,目前农药行业并不成熟,产能严重过剩,产业集中度低,农药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企业和厂家散而小,不成规模,农药行业整体大而不强,全国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总和还不及国外一家农化巨头的销售收入,且销售产值与利润率与跨国农化巨头有明显的差距。国内农药制剂企业做的最好的也不过3%-左右的市场份额,十几个亿的销量,根本谈不上市场占有率。 市场秩序混乱,竞争异常激烈,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不断,企业投入逐渐增大,而农资原料价格在不断上涨,人工、运输成本等都在增加,国家对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企业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利润率低。据媒体报道,2011年整个行业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很多生产企业和厂家都还挣扎在生存线上,入不敷出,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是“温饱问题”,踏踏实实地做销量,赚取合理的利润,积蓄力量,而非急着盲目追求“小康生活”,急着做品牌,毕竟,饿着肚子是没有办法做品牌的。 农药行业的品牌价值有限 农药不同于普通消费品,消费者能够完全自主决定是否购买,并且很容易在周边的超市、便利店买到,在农药行业,零售商的作用毋庸置疑,80%以上的农户都是零售商推荐什么他们就用什么产品,买药的是农民,但做出购买决策的人却是零售商,即使你的产品是品牌厂家生产的品牌产品,假如零售商不想卖,可以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把你的产品拒之门外,把你的产品放在最角落的地方,把你的产品挑出一堆毛病,甚至拿你的产品挂羊头卖狗肉,农民想买就是不卖,农民想买就是买不到,因此,农药行业的品牌价值还十分有限。 农药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农药不可能像快速消费品一样形成品牌,农药企业和产品更多的是成为行业渠道品牌,而不是消费者品牌。目前行业品牌意识主要还是集中在渠道商中,大品牌和好产品往往只有咱们农资圈的人才熟知,你说你是大厂家、好产品也只有批发商和零售商知道,农民是分不清哪个农药公司的。高度分散的行业现状,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决定了品牌的价值有限,产品销售的好与差更多的取决于渠道,而非品牌。 不要盲目学习外企做品牌 必须承认,跨国农化巨头在品牌的推广上,确实很有一套,舍得投入和培育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品牌的力量也正得到彰显,不断助推销量和利润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日益认可和信任跨国农化巨头的品牌和产品。 但不可忽视的是,拜耳、先正达、巴斯夫、杜邦、陶氏益农、孟山都等六大农化巨头公司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世界农药销售市场总额的70%,强势品牌的形成是建立在企业的软实力、利润、研发技术、产品质量等基础上的,这就决定了,在品牌建设这条漫漫长道上,我们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能够赶上这些外企的,因此,国产厂家不能盲目学习和跟随外企做品牌的方式和方法,因为当前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还是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如何把销量做上去,如何形成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如何夺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如何赚得更多的合理利润投入技术研发,而不是急于做品牌,急于把仅剩的一点家底投入品牌建设中,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此,我不赞同现阶段农药生产企业和厂家大张旗鼓地投入资源做品牌,不惜重金地打广告、做宣传、搞活动,孤注一掷地将企业命运压在品牌的法宝上,这样的品牌建设注定企业承受不了,注定是赌博式的命运。目前国内大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和厂家还没有这样的硬实力与软实力,还没有到和跨国农化巨头拼品牌的时候,品牌是企业多年发展的累计结果,是众多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而不是短时间内靠金钱和广告“砸”出来的,更不是咨询公司和营销专家策划出来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1:52 , Processed in 0.0354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