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近几年来,一向被视为“弱质产业”的农业开始被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看好。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支持农业的政策背景下,大量资本和私募基金涌入农业领域。仅2010年就有红杉资本、鼎晖资本、九鼎投资、中科招商基金、优势资本、达晨创投等众多“淘金者”加入。另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2010年农林牧渔及农药、肥料、饲料等农资产品领域VC/PE的披露投资案例达到47起,接近2006年以来投资案例数的一半之多,这样的投资热度仍然在延续…… 问题: 新农业给农业和农村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也给企业创造了不少参与竞争的机会,然而,受制于农业自身的产业特性和不太成熟的市场环境,新农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和瓶颈,如何突破这些瓶颈?这不仅关系企业的命运,更关系新农业发展的命运! 四大特征决定新农业 新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因而对新农业特征的分析,必然要从与传统农业差异的角度来进行。笔者认为,新农业具有如下三大典型特征: 规模化生产和经营。长期以来,我国小农经济的模式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处于分散割裂的状态,导致农业单位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下。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集中起来,实施规模化生产和经营。而这正是新农业的起点和最基本的特质。 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农产品价格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较高。小农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由于主体力量的薄弱,难以对市场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往往是一哄而上,导致产品滞销或适销不对路。新农业重视对市场信息的分析,其产品或服务建立在对市场需求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因而能够减少或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注重对产业链的延伸挖掘。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狭窄,产品类型单一,其产品或服务较多地集中于种植、养殖等产业前端和农产品简单加工等中端领域。而新农业注重对价值链的挖掘,除了关注产业前端以外,还不断挖掘产业链的中后端,比如农产品流通、深加工和农业服务等领域,将农业的产业价值链大大拓宽,增加了盈利的空间。 规范化的管理和对风险的严格控制。传统农业由于以个体经营和承包经营为主,管理处于粗放式状态,对于质量管理、风险控制的力度较弱,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而新农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模式,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也较强。
三大瓶颈制约新农业 土地流转不易。新农业以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为前提,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资源——土地的集中不可避免,但是我国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仍比较滞后,还存在不少空白地带。2005年农业部颁布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行为进行了规范,但这些规范十分笼统,对流转方式、流转期限等只做了原则性规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对相关部门如何支持土地流转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另外也缺乏对失地农民利益的保障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土地流转不规范的现象(如口头流转、私自流转等)还大量存在,与土地流转相关的评估、咨询机构缺失,致使转包费、租赁费缺乏科学依据。 利益分配不均。我国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其初衷是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三农问题”;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也是旨在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因而,在企业投资“新农业”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自身的利益,又要让利于农户,做到企业、政府和农户三者利益的平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过于强调企业利益而忽视农民利益的情况,致使农户的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农民参与新农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新农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商业模式缺陷。目前我国新农业的商业模式还很不成熟,近年出现的“新农业”发展热潮,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本推动,而真正拥有清晰的市场定位和良好的盈利模式的农业企业并不多见。不少非农业进入农业领域,是基于对于农业高速增长的预期,但实际上农业的收益率相对较低,不可能像其它行业那样具有爆发性增长的空间。还有一些企业投资“新农业”主要是冲着农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变相搞小产权房和乡村别墅开发,将投资农业演变成一场轰轰烈烈的“圈地运动”。 面对新农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农业企业该如何突破?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瞄准方向,选择那些风险相对较低、具有增长潜力的细分市场做深做精,二是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优化农业企业的组织运营体系,缩短中间环节,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分享的利益分配机制。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9:45 , Processed in 0.0386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