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淘金农业没那么简单

2012-6-27 10:57| 查看: 182275| 评论: 1|原作者: 刘春雄

摘要: 中国一直是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似乎是独立运作的两个系统,除了提供原料和劳动力外,似乎没有多少关联。 在城市市场快速饱和,行业门槛快速提高,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三农”这个无论曾经谁谈论就觉得是问题的话题,突然变成了全社会的机会。 ...

中国一直是二元经济结构,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似乎是独立运作的两个系统,除了提供原料和劳动力外,似乎没有多少关联。

在城市市场快速饱和,行业门槛快速提高,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三农”这个无论曾经谁谈论就觉得是问题的话题,突然变成了全社会的机会。“土地流转”和“土地集中”似乎为淘金农业打开了机遇之门,引得资本和企业家高度关注。

然而,淘金农业,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从目前搜集的信息看,看好农业,无外乎有下列几个原因:一是“抢占资源”说,因为土地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先圈资源再做论证,反正以做工业和商业的看农业,资源是够便宜的。所以,现在部分投资者进军农业有“圈地运动”的色彩。二是发展“有机农业”之说,因为媒体曝光了涉农行业的那么多问题,有机农业似乎是个机会行业。三是“产业链”说,即工业向前端农业延伸,打通产业链。

上述三种想法,基本上是投资者的一厢情愿。

 

与农民竞争

 

淘金农业,首先必须解决与农民竞争是否有竞争力的问题,特别是成本竞争力的问题。

在美国农业的成本结构中,农业机械占第一位。中国农业的成本结构中,化肥占第一位。其实,这里面有一项重要的成本没有统计,即农民的工时费用。

中国传统农业,化肥浪费巨大,中国占世界6%的土地,却使用了占世界1/6的化肥。所以,农业产业化,化肥成本的节约将是惊人的,这是现代农业的优势。

中国传统农业成本中,没有计算农民种地的工时费用。如果算上工时费用,那么多数农民种地是赔钱的。农业产业化必须支付“农业工人”的费用,如果把农民隐性的费用算进去,农业产业化并没有成本优势。

美国有农场主,实际上相当于农业的“外包公司”,播种、病虫监测、撒药甚至收获,基本上都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解决了农业产业化雇佣大量“农业工人”的问题。但是,中国的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所以,还必须“小而全、大而全”地搞内部配套,这将会大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成本。

按照目前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农村人口超过6亿。根据专家估计,按照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大约1亿农业劳动力即可达到目前的农作物产量。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形成了中国精细化耕作、高产的农业形态。除了农业科技外,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相比,产量上并没有优势。

产业化农业与传统农业在成本、产量上都不具备优势,那么,与农民竞争就难有胜算。

过去,产业资本与农民的合作,比较成功的模式是“公司+农户”,这种模式回避了与农业在成本上竞争的问题,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应,但很难保证品质问题。小范围的“公司+农户”无法解决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问题。

 

逃脱价格波动的“蛛网”

 

1930年,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农产品价格和产量变化的蛛网理论,论证了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周期性变化像蛛网一样周期性变化,这是农产品的基本特征。

农业产业化,能够逃离蛛网理论的宿命吗?在一家一户为基本农业单元主体的情况下,农业产业化很难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如果农产品期货市场比较发达,蛛网的波动可能小一点。如果种植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价格受蛛网波动的影响也会小一点。

资本和企业家介入农业,对价格和产量信息的敏感度可能高一些,对蛛网波动的规律可能了解一点,但逃离蛛网的可能性并不大。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刘春雄)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下一页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听听风语 2012-6-28 09:23
建立一个不用农药的“世外桃源”非常困难——同感!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20:11 , Processed in 0.0375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