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一次失败的销售经历

2012-7-12 13:54| 查看: 503473| 评论: 2|原作者: 罗火平

摘要: 被客户呼来喝去,如果能签单,哪怕有机会签单,也就忍了。没想到,只是白白做了客户的工具,当了一次炮灰,收了三顶“帽子”。
每个人都比较乐意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直面剖析自己的失误。因为,回首一个失误,就如蛇脱一次皮,痛苦一次。但是,只有不断回首自己的失误,才会让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回首过去,曾经因为失误,让我失去了签单的希望,还让我在老板面前的印象大打折扣。

犹抱琵琶半遮面
有一个客户不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我们公司,跟公司的一个老业务员联系上,说是有一个项目想和我们合作。根据公司的相关规定,这个区域是我的,所以老业务员接到电话就应把客户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转给我。但当时公司的管理有点乱,老业务员并没有及时转给我,还和客户保持了一段时间的联系。
客户电话转给我后,我向老业务询问项目的具体情况,与客户洽谈过什么内容,老业务不知何因也没有跟我讲清楚什么。于是我主动联系客户,表明身份。客户叫我最好尽早过去,再不过去的话,就没有项目合作的机会了。
我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甲方确实在上这个项目,而且已经动工了。按理说,这么大的项目,肯定经过了招标。也就是说,在投标时,客户肯定和相关的供应商有一定的联系。可这个项目我们前期根本就没有介入,客户为什么要找我们?这个问题我没有想明白。
做业务的,只要有机会,只要有一线希望,肯定就要好好争取。于是,我就去了。

一路狼狈一路烦
出发前,我先联系了客户,问他到什么地方见比较方便。客户告诉我到C单位,很近的,从火车站打车过去也就10多块钱。
我下火车时,天气大变,只穿了一件短袖的我冷得直发抖,我学地理专业的,知道每一个地方的大致气候,但这一次,因为少带了衣服,让我吃尽了苦头。我好不容易拦到一辆出租车,向客户说的地点走。到了之后,出租车显示的价格是35元(后来我证实出租车没有绕任何的路)。对于差旅费公司是有规定的,一个差期出租车限报50元,就这么一下,用去了一多半,当时我对这个客户的印象就打了一个不小的折扣。
我打电话给客户说我到C单位的大门口了,问他我应怎么走。客户在电话里说让车再往前开,到什么地方左转,再往前开,然后再右转什么的。我听着头就大了,因为我当时已下车。
我撑着一把伞站在雨中,冷风不断往我身上刮,周围比较荒凉,根本看不到出租车过来,好不容易来一辆,上面还有人。后来总算来了一辆空车,上车后我却说不出来到哪里,只好打电话叫客户为出租车司机指路。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客户的不奈烦。出租车转了几个弯,停了下来,司机说前面他不能开了,要我下车走进去。我付了10元钱准备下车,却发现脚下根本就没有下脚的地方,整条路全是深不知底的泥浆。说实在的,我还是第一次到这种地方谈业务,当然,心情还真是差到了极点。
走了一段烂泥泞的路,我看到一牌子上写着“**建设工程指挥部”,前面的抬头就是甲方的单位名称。看到这个,我心里有点来气。客户是工程商,但甲方是哪个单位,客户却一直不肯告诉我。客户知道我们是专业做这个行业的,对行业的甲方客户或多或少有点了解和接触。因为是直接和工程商合作,一般我们是到工程商的办公地点进行洽谈,最后施工时才到甲方现场的,所以我才事先问客户到哪里见比较合适。客户如果直接跟我说到甲方的施工现场,我也不用费这么大周折来打车转车,也根本不用在路上跟他打电话问路什么的。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有点来气,感觉客户是如此不信任我。
站在过道上,我联系客户说我到了,问他在哪。客户回话说叫我等一下。我全身冷得发抖还要假装坚强,可是满脚的黄泥及裤管上的泥浆我没法掩饰。当时的我,真的很狼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客户来了之后,把我领进一间办公室,跟房间里的另一个人说了一声我的身份。我掏出名片给了他一张,也递了一张给另一个人。这时客户电话不断,还不时有人来找他。我不断地在办公室的过道上变换自己的位置,好让其他人经过或到他的办公桌前谈工作。他们说的是当地话,我很难听懂。当时的我,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真的很狼狈。
坐了一夜火车,又遇到这种天气,这样的场景,我感觉很累。于是我把我的电脑包放在客户的办公桌上。办公桌上实在没有多少空余的地方,我只好把电脑包放在一份大约有三五页的文件上。但我的包把这份文件全盖住的话,万一客户一会儿要用看不见就不太好,所以我想把这个文件放到我的电脑包上面来。等我拿起来文件一看,是一份其他系统的预算表。当时我头脑一热,自作聪明地如商业间谍般想翻看一下最后的总价。就在这时,客户看到我在翻看这份文件,便一把夺过去,又去忙他的事。
客户好不容易有一个空档,跟我说:“你们老*(我们公司的老业务员,年纪比我小)怎么不来?”
我说这个区域市场是我在负责。当时我就感觉客户的脸色不是很好看,轻声向我嘀咕了一声:“你怎么一点规矩都不懂。”
我明白客户的不高兴,但我自我安慰:一个业务员想看其他的预算,是不太光彩,但也算是情有可愿,接下来把事情做好,还是可以取得客户认可的。
客户总算是有点时间跟我谈了,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我们公司。在介绍的过程中,我问他是不是有一个产品和**公司在合作(因为我刚才听到他和其他人交谈的过程中,说到这家公司,这家公司跟我们合作也不错,我想借这家公司来拉近我们的距离)。客户脸一沉,说:“不该翻的东西不要翻,不该问的就不要问。”
客户要我介绍我们的产品,我反问:“这个项目有没有具体的要求?或者当初招标时,招标文件与我们产品相关部分有没有电子版?要么我先了解一下你们的需求,再来介绍我们的产品。”任何业务员,总是想先了解甲方的需求,再有的放矢地进行产品介绍,这样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打动客户的。
客户却说:“不要管这里的要求,就介绍自己的产品。”
我对我们的产品进行了简单地介绍。让我想不到的是,客户把我们的产品批得一无是处,说什么我们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行业,一点也不专业,很多细节没有考虑。
我听客户这么说,真有点不服气。这两个产品,可以说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可以做得有我们这么专业,对这个行业的需求,还没有哪家公司比我们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可以拿出事实来跟客户讲,但我讲清楚了、讲明白了又有什么意思呢?只好强忍住不讲。
其实客户讲的一些东西,一些细节,有些我们本身就考虑到了。有些功能只要这个甲方客户提出来,我们的系统虽然没有这样设计,但在技术上我们完全可以满足的。这就是我之前为什么要客户给我说要求,想看当初的招标技术要求的原因所在。而我现在在这里,完全被动了。但争论又有什么用呢?我只好以退为进。跟客户说:“我今天先回宾馆,晚上针对你们的要求修改我们的方案,特别针对甲方特殊要求的地方,我会用粗体显示。”客户表示认可。
在回宾馆的路上,我接到了老板的电话。老板问我到底怎么回事,一个老业务员了,怎么还会出这样的差错,在客户那里乱发名片,乱翻东西,乱说话。
我被客户扣上了三项帽子,这个项目可想而知了。

柳暗花明昙花现
回到宾馆,我连夜根据客户的需求修改方案。第二天,我把修改好的方案送到客户那里。这次和客户的沟通我感觉还好,至少没有看到客户不高兴的脸色,客户还把我引见给他的上司——他们公司的老总。老总一直强调要跟我们这种有实力的知名公司合作,要求我们重视这个项目等。
晚上客户快下班时,我打电话约他吃饭,但客户拒绝了。
第三天,我充分调用自己在这个城市的人脉资源,想跟甲方接上头,看看能不能做通甲方的工作。由于人脉实在有限,我没能找到关键人。当天晚上,我又打电话邀请客户吃饭,客户还是拒绝,但我在电话里听到了他的笑声,我能想象出他接这个电话是微笑着。这个笑声,是我接触这个客户以来第一次听到的笑声,我以为只要我们的价格他能接受,客户会给我一个机会。
我回去之前,客户打了两个电话联系我们公司的老业务员,包括我主动打电话联系时,客户一直都说这个项目急。于是,我决定报给客户一个比较低的价格。客户说这几天没有时间细看,他也要汇报给老总,叫我先回去,过几天联系我。

置之死地未后生
我回来后,开始还隔两天给客户打一个电话,但绝大多时候是要么关机,要么没人接听,难得一次正在通话中,而我却没有接到客户的任何一个回电。差不多三个多月后,那个客户发短信给我说:兄弟呀,你怎么一点音讯也没有呢?上次那个项目,我们公司组织内部招标,要我再降点价什么的,争取合作成功。当时我想,这个项目能不能死而后生就看此一举了,因此我把价格拉到了最低点。价格发出后,联系那个客户,他说把我们的报价给老总了,最后让老总来定,但老总的联系电话他一直不给我。
于是,这个项目就在我的记忆里慢慢褪去了。

后记:
后来跟一个行业里的朋友说起这个项目,朋友知道这个工程商和这个总项目的一些运作情况(当时我还不认识这个朋友),他告诉我一句话,让我死得有点明白:人家根本就没想和你们合作,因为招标方案里根本就没有设计我们的产品。他们找你来,就是想借你们来砍供应商的价格。
我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做了一次炮灰,收到了三顶“帽子”。■
关于客户对自己公司的误解,最好的应付方法不是高谈雄辩,而是通过展示实力和专业,让客户心服口服。

案例点评
崔建中
资深销售培训师,顾问式销售的倡导者,兼具深厚理论基础和多年实战经验,著有中国第一部顾问式销售小说《纵横》。
好的销售都是从血泊里爬出来的,失败是销售的一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在销售领域没有什么常胜将军,如果有,老板一定要开除他!因为那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他在有意回避一些可能失败的项目。这样的懦夫当然要干掉他,还客气什么?
失败是剂良药,吃起来虽然苦涩,但是吃下去却能治病。所以从这点看,作者敢于回味自己的失败,本身就是值得学习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希望把它埋在心里,甚至不愿记起。
表扬完了,我们再分析一下案例失败的一些根本原因。

1.放到篮子里的并不都是菜
文章中有一句话:只要有机会,只要有一线希望,肯定就要好好争取。这个观点也许是销售中最大的错误,却是很多领导最喜欢教育新销售的观点。
所谓销售,就是一次次的生意。既然是生意,自然考虑投入产出比,有戏的上,没戏的撤。销售是门科学,不鼓励喊着口号去当炮灰。因为对销售来说,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时间,决不能把时间浪费在不可能的项目上。可是新销售为什么最容易犯这种错误呢?原因在于他们有时间。他们之所以有时间,是不知道该干什么,看到项目就想向前冲。而无论是客户还是竞争对手都需要陪绑的,所以,你就成了炮灰。

2.不是所有客户都是好客户
我一直非常反对乔吉拉德的一些销售理论,我认为他误导了销售,尤其是新销售。他把推销而不是销售的思想灌输给了销售,把销售者变成了推销者。比如他说“坏客户总比没有客户好”,或者他的著名的见人就发名片的理论,无不是这种观点的炫耀。这害了很多销售,这个案例就是如此。
大项目销售中有句话:客户没有目标,销售就没有希望。这容易理解,客户必须非常清楚销售人员的产品或方案能带来什么,才会下定决心购买。就像你买衣服总是要试穿一下,目的也是要知道购买之后能达到的效果。
但销售中还有一句话:如果客户有了清晰目标,销售希望也不大了。这话也不难理解。客户的目标怎么来的?绝大多数不是客户想出来的,而是你的竞争对手帮助他树立起来的。你的对手会帮助他树立什么目标?当然是有利于他自己的目标。如果是有利于他自己的目标,后继者还有戏吗?
有家国际性的大公司,非常具有竞争力,他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一个采购项目中,如果客户的目标不是他们营造的,成功率不超过7%。也就是说,100个这样的项目,要丢掉93个。别忘了,他们公司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技术和产品。
7%已经是相当高的数字了,如果是客户主动邀标(就是文章中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你的可能性只有2%。即使是销售老手通过一个科学的流程去争取这个项目,其成功的概率也不会超过24%。
2%不值得销售去努力,除非你是成功学出身的,或者你是顶尖的高手。前者反正脑子有水,不怕累,而后者有能力翻盘。

3.运作过程中的问题
文章中,客户没有给销售人员机会让他了解问题,而是直接让他介绍产品,这更进一步说明,陪绑的嫌疑很大。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做?
(1)建立信任
碰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建立信任。如果没有信任,一切都没有可能。但是如果时间很短、当时情况又很复杂,这时候最可能的办法是利用“专业信任”,这是建立信任最快的方式,简单说就是让他觉得你是专家。手段有几个:
● 先“开门”。如果这样说话,一般人没法拒绝你,比如:张总,我想请教几个问题可以吗?
● 问非常具体的问题。比如:你们现在采用清单算量还是定额算量?如果是定额算量,选定与哪种定额相挂接?
● 列出你们公司曾经做过的案例,表明你是行家里手。
● 适当装修你的经历,表明你是专家。
(2)预算问题
文章中有一个桥段,即偷看别人的报价。这是小聪明,我们试想一下,即使你知道了报价又能怎么样?最可能的做法是为了拿项目去降低自己的价格,希望比对手低一块。可是真降下来,客户会怎么样?最大的可能是拿你的价格去压对手的价格,还是没你什么事。何况,这个预算也许是客户和对手共同策划的,那就更麻烦了。
所以偷看得不偿失,还不如假装高尚。反正如果后面真有戏,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别人价格,因为那时候,你肯定是搞定人了。
(3)是海市蜃楼不是“昙花一现”
文章中说:交上方案后,客户的态度好了很多。这再正常不过了,客户找到了一个心甘情愿来陪绑的,当然高兴。因为很多项目招标或者议标都需要几家公司参与,才显得公平公正,而找这样的人并不容易,所以一旦找到,一定要带到领导那里去展览一下,以便在领导面前表明他是多么努力地工作。
当然,这种情况下,客户肯定不会出来吃饭,他要假装高尚。如果是真吃饭,一定是他请你。为什么?大家可以想想。
(4)真能推翻吗
这个项目显然是被做局了,而销售人员接触的这个客户角色,一定是参与做局的。让我们想一想,谁能推翻这个局?答案只有一个:更高的领导,否则一切都是瞎扯。
让我们再想想,领导什么情况下才愿意推翻这个局?答案也只有一个:能够改变关键需求。
所以,如果想翻盘,只有从这两个思路上下功夫了。下面有一个笔者经历过的类似案例,可以供大家参考■
(编辑:吴明 housy0116@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罗火平)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罗火平 2016-1-16 22:03
看更多罗火平原创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拉灯侃营销】微信号:dxld2016
引用 罗火平 2012-11-28 14:04
本文作者罗火平创办了网上公益销售培训频道——灯下道捭阖(YY频道:378138;网址:http://yy.com/378138),欢迎业务精英光临指导!

查看全部评论(2)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8 07:53 , Processed in 0.0378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