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模式是以制造为驱动中心的,营销模式是以广告占领消费者心智、以产品占领渠道为核心的。它们在创造了三十年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将中国带到了目前“库存之国”的窘境。
今天,当整个中国都在为如何处理库存、如何防范新三角债、如何挖掘内需、如何破解经济内生动力难题而懵然发愁时,天湖啤酒,一个位于东北二线城市的区域啤酒品牌,却以其上下游一体化的卓越运营模式,为中国经济趟出了一条转型的道路! “年销量约12万千升,销售额约3.5亿元,净利润约4800万元,净利润率约13.7%”,这是天湖啤酒2011年的成绩单。前三个数字算不了什么,但高达13.7%的净利润率,抚顺当地市场90%的综合市占率,在行业内绝对是独占鳌头。 多年来,在巨头疯狂扩张的啤酒业,天湖不慌不忙,另辟蹊径,持续专注于“尊重并培育消费者需求、渠道零库存、上下游一体化、产品聚焦与升级、内部精细管理”,在区域市场精耕细作,打造了中国啤酒业“小而美”的典范,不经意间成为了中国新经济模式的民间代表。 想挖掘内需?先尊需求为王! 许多企业家看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文本时,都难以讲清跟自己究竟有什么关联。 “十二五”规划中有两个企业必须关注的要点:一个是挖掘内需,一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战略性地调整经济结构,重视第三产业。 用营销行话来说,前一个就是重视并主动培育消费者需求,后一个就是重视流通、服务环节的功用和效率。 早在2008年,全国上下就一直强调新经济模式的核心—将需求作为整个经济链条的启动点,并由之重组所有的经营环节。这根本不同于那种靠生产大路货、凭“量”压低成本、然后认为压货就能拉动需求的传统思路。 这是对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经营思路的颠覆,其特征之一就是:它强调更低的渠道库存和更快、更稳健的资金周转。 而恰恰在这个从2008年以来到处喊“高库存”的阶段,我们发现中国有这么一批企业,他们几乎没有库存难题。他们从一开始就将企业的价值直接与顾客收获的价值挂起钩来—他们是真正地在“挖掘”顾客需求。可能某一时,他们的盈利性不如那些现金流型企业(后者有时更像是在市场上投机或赌博),但他们的所有经营指标都是优质的(比如较高的资产速动比率)。 天湖啤酒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 天湖整个运营链条的形成,都来自于其管理者的一个顶层思路:既然顾客需要更鲜爽的啤酒,那“我干吗不把它做得更鲜?” 这个想法不仅顺应了需求,更是引爆了需求,产生了一个综合市占率高达90%以上的区域强势品牌。 天湖公司只相信有两种啤酒:鲜啤酒和不鲜的啤酒。这家公司有一种天然的对“工匠师”型企业的偏爱和追求,因此孜孜不倦地与德国啤酒企业合作,进行深度学习。 这成为天湖啤酒所有产品创新的根源。他们甚至创设一种新的工艺技术体系:DBM控制体系,并开发出纯鲜、鲜100等中高端产品。 在消费者看来,天湖除了鲜啤酒之外,在DBM控制体系支撑的纯鲜产品这个层级,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市占率100%。这就是产品的威力!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43 , Processed in 0.0382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