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处理剂是一种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种子包衣的、具有成膜特性的物质。通常种子处理剂是由农药原药(杀虫剂、杀菌剂等)、成膜剂、分散剂、防冻剂和其他剂加工制成的,可直接或经稀释后包覆于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透性的保护膜的制剂。它和用于浸种和拌种的农药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等不同,种子处理剂是包在种子上能立即固化成膜为种衣,种衣在土中遇水吸胀透气而几乎不被溶解,从而使种子正常发芽,使农药和种肥等物质缓慢释放,具有杀灭地下害虫、防止种子带菌和苗期病害、促进种苗健康生长发育、改进作物品质、提高种子发芽率、减少种子和农药使用量、提高产量等功能,达到减少环境污染、防病治虫保苗的目的。此外,种子处理剂的使用既保证了种子丸粒化、标准化,也杜绝了粮种不分,有效地防止种子经营中假冒伪劣种子的流通,从而加速了种子产业化的进程。 种子处理剂推广应用的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蔬菜等。据报道,使用种子处理剂的粮食作物的一般增产10%~20%。因此,种子处理剂的开发、推广和使用,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增产、增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种子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国内现状 我国的种子处理剂市场作为农药大家庭的一个“新成员”,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为现行低迷的农药行业注入了一丝活力。成为国内外企业相互竞争的又一个领域。 国内种子处理剂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历了将近40多年的发展,目前总体来看,跟欧美国家比起来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点通过国内外的企业就很容易看出来,其无论在科研、生产、配方、剂型、制剂产品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使用作物范围以及使用辅助机械等上有很大距离。同时,我国内生产企业研发能力弱,没有自己核心产品以及在产品上同质化严重,规模分散,销售混乱,并且非法销售的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种子处理剂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国家对种子处理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和企业重视化的来临,势必将迎来该行业一个质的发展机会。 目前,我国对种子处理剂的广泛研究和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种子处理剂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对种子进行包衣后,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株高、主根长、根系体积、基部茎粗、干物质的积累等有所增加,有促进作物生长和增产的作用; 2.应用种子处理剂对作物可起到防病治虫的效果。据报道,种子处理剂能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茎基腐病、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病、小麦黑穗病、条锈病、全蚀病、纹枯病、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立枯病、绵腐病等多种病害,同时,也能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对根潜蝇、蚜虫、蓟马、金针虫、稻飞虱、稻瘿蚊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种子处理剂对种子贮藏的影响。正常条件下种子包衣后发芽率下降速度比未包衣种子慢; 4.种子处理剂的保产增产效果。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表明,种子处理剂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可保产增产,玉米增产10%以上,棉花增产8.8%以上,小麦增产6%以上,大豆增产16%以上,油菜增产6%以上,瓜菜增产10%以上,水稻增产6.6%以上。 优势分析 种子处理剂作为国际市场上一种新型农药,具有高效、安全、经济、方便等特点,能起到杀虫、杀菌、调节种子生长发育的作用,同时达到调节种子形状,提高机械播种效率的目的。除此之外,种子处理剂还有以下优点: 存在问题 由于种子处理剂技术含量要求较高,我国目前发展现状表明:我国种子处理剂市场比较薄弱,产品质量差,品种相对单一,原药加工工艺落后,原药品种更少,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主要原因是: 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农药管理法规,督促种子处理剂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种子处理剂生产技术将不断更新,新型的成膜剂、助剂的使用,使种子处理剂的技术成分越来越高。根据“种子工程”规划提出的要求,目前种子处理剂的总产量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种子处理剂的推广前景十分广阔,种子处理剂必将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贡献,成为未来农药行业的增长点。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14 , Processed in 0.0362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