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啶虫胺:近几年在防治稻飞虱上的不俗表现,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总体来说,烯啶虫胺至今仍算是小品种,但引起的关注度不亚于吡蚜酮。上半年全国烯啶虫胺产量大约在500吨左右,其中,作为国内第一家烯啶虫胺原药生产厂的连云港立本产能最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山东京蓬从2012年2月恢复开工,各月产量一直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吴桥农药3月份产量略有下调,4月恢复到正常水平。今年烯啶虫胺出口情况远远好于去年,10%SL、50%WP等剂型及95%TC出口量较去年均有大幅增长;就价格而言,4月底之前烯啶虫胺原药主流报价在21—21.5万元/吨左右,进入5月份以后价格略有上扬,6月中下旬市场报价基本在21.5—22万元/吨之间,与去年相比价格无太大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因天气炎热,大多厂家将在6月底或7月中旬前停产,所以欲进攻南方晚稻市场的制剂企业应注意备足原药。 吡虫啉: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制剂企业要另寻新的替代品 最近吡虫啉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出口,国内接单量比较少;或者因价格过高,国内制剂工厂已寻找新的产品进行替代。7月份依然是吡虫啉的销售旺季,在没有新的货源出现和国际采购量减少的情况下,预计吡虫啉市场价格或将继续走高。国内吡虫啉原药生产企业24家, 一季度原药总产量为4078.52吨,4月份开工15家,5月开工13家。5月份产量增长大,环比上升12.62%,其中以江苏长青和安徽华星产量居首,江苏长青增产幅度大,环比上涨32.07%。5月份国内销售总量达到2238.83吨,环比上涨65.91%。自营出口量略降,下滑17.05%;库存相对下降,环比降低25.49%。二季度以来,吡虫啉原药价格一路上扬,6月中下旬已达到15万元/吨,而且也是有价无货。吡虫啉价格节节攀高,“奇货可居”风险越来越大,目前谁也不愿囤货在手,价格合适全都很快出手。 要持续给力,方能完胜2012 尽管当前农药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全年胜利在望,但是,农药毕竟有其特殊性,决胜全年仍需奋力一搏。下半年,农药企业丝毫不能有所懈怠,仍然要持续给力,方能完胜2012。 一要及时抓住国内下半年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全面用药的大好时机 今年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报,2012 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呈重发态势,发生总面积约为55 亿亩次,同比增加4%。其中水稻“两迁”害虫、玉米螟等总体发生程度重于2011 年;东亚飞蝗、亚洲飞蝗、草地螟总体程度与2011 年相当;稻瘟病在东北和西南稻区、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高风险发生区和西北常发区均存在大面积流行的威胁。稻飞虱是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虫害一般出现在华南、江南大部和西南、长江流域,一旦爆发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严重者甚至绝收。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2012年稻飞虱虫害发生面积约4亿亩次,较2011年将增加11%。 稻飞虱主要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防治药剂包括烯啶虫胺、吡蚜酮、吡虫啉、毒死蜱、马拉硫磷、醚菊酯等。在这里也要特别关注:东南亚大量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氟虫双酰胺(垄歌)类药剂防治稻飞虱,药效持续时间长,我国南方稻区水稻迁飞性害虫迁入或将会相应减少。水稻除了虫害以外,稻田的草害、病害,让吡嘧磺隆、己唑醇等农药也将有大展身手的机会。总体来说,受病虫灾害影响,下半年全国农药市场需求仍将保持旺盛态势。 二要紧紧抓住出口机会 今年1—4月我国农药出口金额达到9.9亿美元,农药行业贸易顺差达到7.59亿美元。受益于有利的天气条件,北美和拉美地区种植面积上升,有望在下半年拉动农药需求。南美南部地区的持久干旱虽然对销售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南美市场对氟虫腈类杀虫剂的需求仍较强劲。在市场利好的行业状况与政策倾向的双重作用下,杀虫、杀螨剂如吡虫啉、吡蚜酮、烯啶虫胺、氟虫腈、丁醚脲、虱螨脲等原药,下半年出口仍较强劲;除草剂2,4-滴系列、吡嘧磺隆等下半年出口也将非常上量,国内农药企业或还将迎来出口旺季。 三要抓住年底淡储机会,力争掀起“淡季不淡”销售小高潮 中国农药原药市场有个潜规则,就是将10月份召开的“全国农药交流会”(业内称为“全国原药会”)当作一个分水岭。10月份之前国内原药采购基本处于观望期,10月份以后原药生产企业一般会出台淡储政策,吸引客户资源。因此,11、12月份是原药企业淡季生产与销售的好机会,也是制剂企业、贸易商现款或预付款低价采购的好机会,各方均不要轻易放弃。 四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 国家对农业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对农药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国外高端产品的不断渗透,对国内企业的低端产品和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巨大冲击,企业压力日趋增大。在水稻和小麦草害防治上,已呈现国外农药主导的局面,因此,农药行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去年6月以来,有关部门接连出台文件,进一步禁限用高毒农药、撤回及注销苯线磷等高毒农药产品生产批准证书、对草甘膦混配水剂中草甘磷的含量作出了明确规定、对百草枯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等。这一系列政策,短期内可能会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困难,但对农药行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编辑:任保才 renbaocai666@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8:05 , Processed in 0.0426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