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中国农资行业,似乎进入了群体性抱怨与指责中。 化肥价格随时波动,行业政策持续调整,“十二五”规划更是给行业敲响了倒计时的钟声。农药行业,更是连续被称为“小年中的小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外企产品霸主地位的凸显。这一切均让从业者感到了生存的危机,“重生”与“二次创业”的呼声日趋高涨。 处在拐点与选择中的中国农资行业,似乎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多的选择与问题,我们总感觉浑身是力却总是无处可发,遇到问题也似乎总是难以找到有效解决方法…… 纵观中国农资行业,近五年乃至十年,无论是企业或经销商,坊间很少再听到英雄的传闻,一夜暴富、一夕成名已经成为历史。我们在苦苦奋斗时,似乎又走入一条更危险的道路上,热衷于模仿、多元化、品牌延伸、产品线扩张、盲目收购……长此下去,中国农资行业不仅无法诞生真正的品牌企业,而且将逐渐丧失自己的竞争力。 本届首脑会,我们大胆引进了“三年十倍速”的系统课程,意在改变目前行业发展的困局,能使企业超常规发展,以此改变企业的命运,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 中国当代著名企业发展战略专家 张文—— 许多精明的商人,企业家,抓住中国这种特定的时机,迅速把自己企业做大,一旦企业做大量问题就都来了,其实并不是说我做的不大,我的企业就规范,我做的大了,我企业就不规范了。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讲,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企业发展的小,肯定问题小,企业发展的大,肯定问题大,包括国外的企业,都是在发展中规范,发展中成长的。企业迅速作大有几条途径:一种是先强后大,一种是先大后强,一种是边大边强,我看了一下肯德基的路子也是先大后强这样走过来的。 我说企业要快速的发展就要有新思维。新思维就是要有变革,就是要有创新,如果说在以前我们说某个企业变革和创新,表明他有一种境界的话,在现在这样一个转型期,在这个时候,创新和变革,就成为必须、被迫。因为你不这样去做,哪怕你以前有多么强大,你都要消亡,转型期就意味着一个在传统主流体系下,主宰者的衰亡。也标志着要催生一批企业新贵,所以说企业不管做多大,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考验,每隔几年就有一个转型期,也有人把他叫做分水岭。你代表了旧世界的辉煌,并不能代表你会在新世界中能够生存,所以说企业需要被迫创新,必须创新。 软银中国副总裁 赵理——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13 , Processed in 0.0339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