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正在单位上班,忽然有个同事在QQ群里兴奋地说:“同学们,中行耶,白金信用卡耶,正在咱们公司!” 群里立刻就骚动了。 看着年轻人的兴奋劲,我忽然想起,8月22日有消息称,商务部、工信部正就促进消费政策密集摸底,预计年内将迎来集中发布。据说,鼓励信用消费可能成为今年最有力度的一项政策红包。 鼓励信用消费,实际上就是降低门槛,刺激消费,透支内需,抵押未来拯救现在。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韩国就是这么干的。 当时,为了增加消费者开支,同时防止商家逃税,韩国政府鼓励银行尽可能多地发放信用卡。一时间,首尔街头随处可见发放信用卡的临时柜台,甚至对大学生、失业者都来者不拒,只要你有身份证,只要你肯填写申请表。 服从于“刺激内需”的政治目标,也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信用卡公司有意无意地放松管控,不断促销。 有卡了,就忍不住刷,这是人性。很快,韩国人刷卡成瘾。到2003年,人均信用卡持有量达到4 张,国民信用卡债务总额达到将近1000 亿美元(人均约2000美元),很多人陷入了办新卡还旧卡的恶性循环,就此埋下祸根。 2002年6月,韩国信用卡的滞付率为3.9%,之后迅速恶化,半年后即达到8.8%,2003年年底已升到14.06%。 这直接导致了信用卡公司的经营恶化,2003年,“信用卡大乱”终于发生。社会上信用不良现象急速蔓延,申请债务结构调整甚至破产的个人大量涌现。许多家庭因积蓄耗尽而破裂,犯罪和卖淫现象剧增,有人举家自杀。人们哀叹,政府对人民进行的“债务填鸭”,已经让韩国沦为一个“破产社会”。 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LG信用卡也在当年11月出现经营危机。政府别无选择,只得介入,通过免除个人债务来防止社会动荡。 政府的救援奏效了。不过,一段时间内失业率和个人破产率居高不下,信用卡公司提高了发卡门槛,消费者支出则出现了暴跌。 最后,韩国用了近3年时间才挺过了难关,但留下了累累伤痕。1998 年,韩国家庭储蓄率为25%,到了2007 年,只剩下了2.5%。高负债抑制了家庭消费,信用卡消费大幅缩水,造成内需更加不振。 神游回办公室,讨论依然热烈。 “我现在用的招行卡是2万的,中行白金卡可以借20万吗?” “这个要看你怎么介绍自己。” “我同学好像有一张可以借很多钱……” “能还上就行。” “去各种地方,机场、火车站,享受贵宾待遇……” “……现在不要求存款证明就给办!” “那我还是办一个吧!” “我也要办!”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29 , Processed in 0.03961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