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未来中国谁种地

2012-9-12 15:49| 查看: 198602| 评论: 0|原作者: 鄢和平

摘要: 农民种地,刨掉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最后剩不了几个钱。而且这还不包括人工费,“费老劲却不赚钱”!怎样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民“坐地生金”呢?

很显然,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应该从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方式上寻找变革之路。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中指出,这些年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

 

企业种地,破解难题

那么将来“谁来种地”呢?笔者以为,未来中国只有“企业来种地”,方能破解一切难题。

 

“企业种地”,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是走现代农业,“企业种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路径。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依笔者看来,“一户一小块”的责任田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生产状态,而走出困境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土地改革政策,进行农村土地整合,即通过“化零归整”,让土地“有偿转让或“流转”到企业。只有让企业来种地,种地才有高效益;只有企业来种地,才能彻底地颠覆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只有企业来种地,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科技化、生态化、创意化、品牌化和城镇化方能成为现实。长此以往,“一镇一品”、“一乡一色”和“一村一景”的新农村指日可待。

 

“企业种地”让农民坐地生金

农民种玉米,一亩地一季最高产量1000斤,按照市场最高价一斤一块一毛钱,全部卖掉就是1100元,刨掉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最后剩不了几个钱。而且这还不包括人工费,“费老劲却不赚钱”!

那么,怎样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民“坐地生金”呢?“企业来种地”可以根本破解这一难题。“企业种地”一方面在保证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经营权变、土地农业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实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让土地成为类似商品的东西,将农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让企业对其土地进行经营。这就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机械化专业水平,从而增加了土地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可以将土地作价、折股作为资本从事股份经营,把土地存进“企业”合作经营并获取资产性收入,也可以将土地转包、出租、转让给企业“坐地收租”。

凡是将土地“存入”企业进行经营的农民,都可以领取租金或分得红利,再加上返聘的一部分工资收入,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较以前会成倍增加!“企业种地”最终“转”活了土地,“转”富了农民。

 

“企业种地”回归职业农民属性

温家宝总理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需要培养一代新型农民。要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这件事关系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定要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改变农民属性的办法就必须抓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人才,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对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

土地流转到企业后,农民逐渐与土地分离,其身份再也不是农民,他们之中大部分会被返聘到企业,从事“九化”“三品”农业经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企业中种地的“农民”必须是经过中等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后,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知识、爱农业,能从事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务工经商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新形势下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编辑/惠永生 huiyongsheng3210@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鄢和平)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4-19 23:12 , Processed in 0.0439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