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习酒”,这是习酒最新名片上最醒目的四个字,而此前带有“茅台”字样的标识已经很难寻觅。这意味着习酒要单飞了——独立上市。 然而,围绕贵州茅台同业竞争、习酒是否要上市之争却沸沸扬扬,莫衷一是。而习酒要独立上市,而非注入到股份公司,更是激起部分投资者和机构的不满—— 一直想单飞 今年5月,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说,到2015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要实现800亿元的目标,加快习酒公司和201厂的建设十分重要,两项计划要占到100亿元以上。习酒必须今年完成在香港上市的目标。 其实,早在2009年习酒在重庆召开的经销商大会上,袁仁国就提出习酒将会独立上市。去年8月,袁仁国又称,要对集团内除茅台酒外的白酒类业务进行整合重组,做大做强酱香系列酒,股份公司和习酒公司重组工作已经启动,拟于 今年3月,茅台集团总经理刘自力也撰文指出,要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习酒公司的独立上市。 贵州省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将打造千亿产值的白酒企业列为重点,而现在的整个贵州省的白酒产值也就是400亿-500亿元。显然在主管机关、茅台集团的眼里,到2015年产值要翻一番,单靠贵州茅台一家上市公司是远不够的。 同室操戈? 然而,习酒上市的步伐逼近,尤如一巨石投入国内证券市场,激起层层反对声浪。 业内专家指出,习酒的中端酱香酒已对茅台酒构成了竞争威胁,若习酒独立赴港上市,将成为茅台集团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与茅台形成同质化竞争。 早在 “然而事实上,习酒公司不但扩大生产规模,而且还在央视做酱香型白酒广告、在市场上销售酱型白酒,习酒如今还在谋划独立上市。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当初招股说明书的承诺,直接损害到贵州茅台现有股东、投资者的利益。”相关投资人士表示。 为什么不注入茅台股份? 对投资者而言,习酒公司是非常优质的资产,习酒系列产品在贵州市场颇受青睐,忠诚的消费群体广,市场拓展力强,单品盈利率较高。资料显示,1997年濒临破产的习酒被茅台集团收购后发展迅猛。1998年习酒销售额仅有7000多万元,到2011年,习酒销售总额17.2亿元,同比增长近20倍,是一只“金鸡母”。 如果习酒公司资产不注入茅台股份而是选择单独上市,无疑是从茅台股份公司身上割掉一块大肥肉,更是给茅台股份增加了一个难于纠缠的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中端白酒领域,习酒公司的酱香产品如窖藏1988、金质习酒等产品,与茅台股份花大力气培育的汉酱、仁酒等中端产品消费群体重叠、价位接近,直接构成了竞争性威胁。 2011年初,习酒公司强势推出酱香中高端品牌——窖藏习酒系列,取得骄人战绩,截至2011年底已实现超过5亿元销售额。 据统计,从2005年到2011年,茅台高度酒的营收从33.46亿增加到157.28亿,酱香高端已经无人可敌,但中端仍不是郎酒和同门兄弟习酒的对手,对此,茅台需要一个能够在中端市场开疆拓土、担当尖兵的酱香品牌,快速成长的习酒正好可以担当此重任。 实际上,在2001年上市之初,茅台股份公司曾在自己的招股书中明确提出,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将会用上市募集的资金收购习酒的酱香型酒类资产。 有投资者说,茅台股份应学习洋河股份,通过收购双沟酒业整合了苏酒,努力扮演贵州白酒整合的角色,成为贵州酒乃至西部酒的带头人。 对于拥有近200亿闲置现金的茅台股份来说,收购习酒是一箭双雕之举,即能增加公司资产、商誉,又能将一个强劲的隐形对手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为什么如今出尔反尔? 一些投资者不客气指出,“茅台集团为什么要逆势推动习酒单独上市?说到底还是集团有私心,想上市圈点钱。试想,先让习酒上市,集团(习酒)融到一大笔钱,然后再让茅台股份公司收购习酒股份公司,集团又能收到一大笔钱。这是多么合算的交易。” 但是,茅台集团似乎想得不是圈钱这么简单。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是一个很好的免费广告,习酒的单独上市可以大幅提高市场对习酒酱香酒的认知度、接受度,这是单纯注入茅台所难于比拟的。 同时,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习酒的独立上市与茅台根本不会存在同业竞争。茅台代表了白酒产业的最高品牌,主打高端和超高端产品。而虽然习酒也在大力发展酱香型白酒,但它在市场定位的设计上是除茅台之外的酱香二线中端品牌、或中高端品牌,两者可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虽然上市风声四起,不过无论在习酒公司、茅台集团抑或贵州省国资委均得不到准确回答,习酒的上市进程似乎步入某种迷局。贵州省国资委某负责人坦言,习酒上市的方向不能改变,但这里面困难重重,是年底还是明年年初甚至更后面,现在尚不能给出准确时间,这需要看其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51 , Processed in 0.0371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