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退的录用》一书建议中小企业要找到合适雇员,然后尽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中小企业不像跨国公司、大集团那样,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去招聘员工,仅一个“庙堂大小”不同公司就足以表现得“天差地别”。 本书的作者小山升在书中写道:“试想一下去吃饭的时候。有两家饭店并排在人们面前,一家门可罗雀,一家门庭若市,人们会选择哪一家呢?大多数人一定会选择门庭若市的那家吧。应聘面试也是同样的道理。” 小公司通常无名气、缺少资金和客户、业务不稳定。在“马太效应”之下,小公司会进一步陷入恶性循环:越是无人问津,没有贤士来,公司发展越是停滞不前乃至倒退,反之亦然。 不过话说回来,任何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起步的。中小企业面对“人才缺乏”的困境,要解决“怎么办”而不是抱怨“没办法”。小山升深入了解中小企业的现状,他结合自己的一线管理经验,提出了一个“无奈却又讨巧”的办法——为了避免让人觉得“这家公司没什么人气,看起来没什么活力”。他建议:假设应聘者2点钟来面试,不妨在这段时间穿插安排公司的员工测评。这样一来,应聘者会误以为“公司很受欢迎,不把握好这样的机会就可惜了”。 这其实也是下下策。有条件谁不想场面隆重地招聘,有实力谁又不想羡煞旁人地进大公司。此外,小山升还在书里谈到怎样招聘、培训以及挽留员工的一些技巧。 例如,小山升提醒中小企业主,要警惕“过于优秀的人才会拖垮你的公司”。很多时候,老板们不顾实际情况,都希望能尽量录取最优秀的人才,就像刘备能找到诸葛亮,从此大有作为。 不过,在小山升看来,这种想法陷入两个误区:第一,非常优秀的人才通常不会把中小企业作为求职对象;第二,“优秀人才”对中小企业来说,未必优秀。大企业基业大,架构成熟,一般都是分工合作、流水作业;中小企业很可能“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不同的用人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用人标准。 试想,当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甚至还有留洋背景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来到你的小公司很可能会“水土不服”。 对此,小山升就有亲身体会。曾有一位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到他的公司应聘后,提交了一篇题为《振兴公司的七大法则,完美世界武藏野公司探访记》的总结报告。其内容虽然不错,但小山升还是坚持不录用他,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并不具备使对方的优异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土壤。 通过上述例子,小山升一直在强调“量体裁衣”的概念。正所谓“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经营、管理的很多方面中小企业都与大公司截然不同。当然,对于中小企业如何招聘、使用人才的话题展开来说可不是三言两语就可讲明白的,小山升算是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编辑:赵晓萌myhouse02@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22:29 , Processed in 0.0403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