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美国粮食主产区旱情升级的影响,农产品期价多数创出新高,国内的粮价和期市也有所反应。更有市场分析人士预期,下半年国际粮价将会暴涨。 虽然各方人士对国际粮价上涨已经达成共识,但若认为国际粮价将会暴涨,显然有些危言耸听。不可否认,美国是粮食出口的大国,国际粮价的上涨与美国干旱有直接关系,但市场投机资金借机炒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以玉米、大豆为例,据6月份美国农业部估计,预测2012—2013年度玉米产量3.8亿吨,比上年度增产19.7%,而7月份预测产量为3.3亿吨。7月份美国农业部将本年度大豆预测产量由增产调整为减产,但仅比上年度减产0.2%。据预测未来一两周美国中西部有明显降雨过程,推动近期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出现调整。不过,分析机构对于降雨缓解旱情的效果存疑,仍坚持大豆产量的悲观看法,认为大豆产量仍有下行风险。美国农业部8月6日公布的最新农作物生长进程报告显示,大豆的生长优良率只有29%,差和非常差的比例为39%,而去年同期上述指标为61%和13%。同样,玉米的优良率目前只有23%,去年为60%。 目前,市场急切盼望本周五出炉的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普遍预期将下调今年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预估。 以往大宗商品的暴涨暴跌除了基本面的因素外,总会闪现着活跃的投机机构的身影以及添油加醋的鼓噪者。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看,天气因素往往被过分夸大,这次美国遭受的旱情自然会被大肆渲染,以达到他们赚取超额利润的目的。当然,由于目前我国对美国大豆、玉米有较大需求,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月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粮食进口达4085万吨,同比增长41.2%;玉米进口240.54万吨,同比增长6535.2%,上半年累计进口905万吨,累计同比增长22.5%,因此,在国际粮价上涨的大背景下,我国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但无需过度担忧。 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同时夏粮连续九年增产,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供求关系变化有利于物价继续回稳。我国历来重视粮食安全,在口粮生产环节实行保护政策,有专门支持措施,提供种粮补贴,使我国口粮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很小,长期保持很高的自给能力;同时,在流通环节实行托市收购政策和国家调控,有健全的粮油储备体系。 2012年8月6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根据粮食生产成本及市场供求情况,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引导粮价平稳上升,保持粮价合理水平。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条件和理由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保障充满自信。正如业内专家所说,只要中国继续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运用好对粮食定价的影响力,就能逐步增强在国际粮食市场的话语权,成为最后的赢家。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1:39 , Processed in 0.0341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