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阵寒暄之后,正戏开场了。按照李渔的设想,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介绍公司,介绍产品,介绍服务,最后听听John的想法,再见机行事。 不过John想得好像与李渔不一样,听完一通客气话之后,John清了清嗓子,开诚布公地说道:“感谢各位先生对我们采购的帮助,特别感谢李先生前期所做的努力。我们这次来,是希望与瑞和公司共同落实一下我们的相关需求。我们准备了一份需求清单,请琳达营销分发给各位,我们以此为基础进行讨论,不知道是否合适?” 李渔不用听琳达翻译,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听到这里赶忙站起来接过琳达手里的资料,以便让她集中精力给大家翻译。这份清单足足列了20多页,写得非常详细。李渔一看倒是很熟,没有超出以前的范畴。会议室一时安静下来,只听到哗啦哗啦翻纸的声音。 打破沉寂的是朱弘毅,他看得很快,不仅是因为他的外语不错,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大部分没有超出李渔先前给的资料,他大致看了看就明白了。 “John先生,我可以问几个问题吗?”这句话朱弘毅刚才对李渔也说了一遍。 大概是没想到朱弘毅的外语如此流利,John微微愣了一下,注意力转向了朱弘毅,冲他微微点了点头道:“当然可以。” “这份清单中,谈的最多的是如何搞清成本问题,我能知道是什么原因阻碍了NEO公司对成本的掌控吗?”朱弘毅直接用英语问道。 “这是行业特色所决定的,我们是复杂机械设备,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一直是我们头疼的问题。”回答朱弘毅的并不是John,而是NEO财务部于总监,讲的是中文。 李渔有了一丝想说话的冲动,他熟悉软件,知道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过还是犹豫了一下,觉得由朱弘毅回答似乎更好。但是朱弘毅根本没有回答的意思,他把目光转向于总监,用探寻的语气问道:“听起来周期长、产品结构复杂是两个重要的阻碍因素,还有呢?” 于总监想了想,说道:“软件工具也是个重要的问题,这种管理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使用手工算法。” 朱弘毅点了点头,接着道:“我能理解于总的难处,大型装备行业这些问题在所难免。从我们瑞和的研究来看,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这个行业的特点,‘紧、散、险、严、悬、拖、难、慢’。 ‘紧’就是产品更新频繁,要求较强的研发试制能力,一旦接单从技术到生产都处于紧张状态;‘散’就是订单驱动生产,多品种单件、多单混合生产模式,采购、外协、生产、工装都处在相对散乱状态;‘险’就是制造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质量、缺件、漏件、设备、工装等因素很难面面俱到,稍不留意就会影响订单;‘严’就是客户需求多样化、订单复杂、要求交货严格,关注价格,新规格新配置要求快速准确报价;‘悬’就是存在能力瓶颈,如加工中心,制造过程诸多问题等使企业不接单不甘心,接单不放心,心悬空中;‘拖’就是众多因素造成生产拖、外协拖,最后是订单交货拖期,影响效益和信誉;‘难’就是接单难、排产难调度难、成本核算难、分析控制难;‘慢’就是销售信息、外协过程信息、制造过程反馈、工模夹具状态、物料有效性等信息反馈慢,获取后已没有时间采取措施。 除了您刚才所谈的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等因素外,从瑞和的研究结果看,还有两个障碍阻碍了管理者对成本的掌握:一是大型设备生产是边设计、边修改,这给成本的计算带来了难度,由静态成本变成了动态成本;二是生产中的用料不规范,由于大型设备往往现场管理混乱,工人们经常会就地取材,不按照整体设计进行,这最终都影响了成本的核算。不知道这两个原因在NEO是否也存在?”这次朱弘毅跟于总监说话一直用的是中文,琳达赶忙翻译给John。 李渔听得入迷,他搞不懂这些东西朱弘毅是从哪里知道的,但是他清楚这些东西比产品更吸引NEO的客户。听到最后,李渔不由得心中一动,他似乎模模糊糊听出了朱弘毅的弦外之音,但是又一时说不清楚,不由得两眼死盯着于总监。 于总监点了点头刚想说话,John却接口了:“朱先生,听起来贵公司对我们的行业很熟悉。不过,你说的两个因素中,第二个在我们公司不存在,第一个确实是造成我们困难的原因,你理解的很正确。” 朱弘毅在本子上记了几笔,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朱弘毅抬起头,接着道:“让我们一起核对一下,从John和于总的分析来看,准确的计算成本对NEO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个核心问题,而阻碍我们准确计算的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产品生产周期长,二是产品结构复杂,三是工具不适应,四是生产过程中反复修改设计。不知道我是否理解了两位的观点?”这次朱弘毅仍然用的英语,他确信于总监英语也应该不错。 John和于总监点了点头。于总监又道:“我再补充一条,客户不断增加要求也是成本不断变动的原因。” 朱弘毅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好,这作为第五条。”然后低头记了几笔。接着道:“请问这五条,哪条是关键?” 于总监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回答道:“还是第四条,反复的修改设计实在让人头疼。” 包括John在内的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表示对这个观点的赞同。朱弘毅也跟着点了点头,接着道:“从这份清单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成本的重视,我能知道在NEO,谁或者哪些部门最关心成本问题吗?” 听到朱弘毅的问题,李渔有点糊涂,他本来的想法是朱弘毅会接下来解释这五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产品功能了。他还在担心有些问题不好解决,从他对软件的理解来看,确实有些地方不好处理,好在第四条瑞和的软件中有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朱弘毅很是沉得住气,连说话的语气都是越来越不急不躁,慢条斯理,好像根本就没想过怎么解决的问题。 这次说话的是琳达:“我们采购部门首先会关心,采购成本是对我们的考核指标之一,但是频繁的修改设计,又会对我们的采购产生不良影响。买早了成本占用增加,买晚了又怕耽误生产,尤其是国内这样的采购环境。我们希望及时和确切地知道成本的所有构成,以便能够及时指导我们的工作。” 李渔没想到琳达也会关心这个问题,他觉得有点汗颜,如果早知道她也关心,那上次就跟她好好谈谈这事了。 琳达说完,于总监开口了:“我们财务部门肯定也会关心,这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工人的考核、资金的准备、预算的制定等。成本是财务管理的重心和基础。” 朱弘毅接口道:“如果这个问题不能有效地解决,会对你们产生什么影响?” “那影响可大了,我们可能给工人少发了绩效工资,也可能多发,还可能影响纳税,更重要的是老板那里没法交代。”于总监用的仍然是中文。 朱弘毅还是不紧不慢地点了点头,接着道:“听起来老板也是很关心这个问题的,他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点在哪里?” “价格!成本计算不准,利润就不好核算,利润不好核算价格就不好确定,而定价不但影响到NEO的竞争力,也影响到最终的公司的利润预期,这是董事会和华尔街最关心的问题。”John说话了。 朱弘毅看了一眼John,接着道:“价格确定是个难题,那是不是对营销部门的影响也会比较大?毕竟他们最关心价格。” “这个是肯定的。”John重重地点了点头。 ● “现在我们在中国建厂已经半年多了,我们是不是考虑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朱弘毅的问题看起来没完没了。 这次回答的还是于总,看得出来,她是国内业务的最核心管理者之一:“其实我们建厂不是半年多,而是有8年的历史了,只是最近半年被NEO控股。” 听到这句话,李渔立刻把头深深低下了,自己的情报再一次失误,真是无地自容啊。 “这8年间,我们做过很多尝试,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太理想,这包括和设计部门互通数据、下功夫整理基础数据、制定奖惩措施等。”于总监接着道。 朱弘毅笑了笑,看起来既像对自己情报失误的自嘲,又像对于总监前期困难的理解。“想来,这些工作一定耗费了不少精力,但是我想也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后面的工作打开了一条通路。除了您刚才谈的措施以外,从我们的理解来看,还有几个方面的措施,不知是否对NEO有帮助。” 朱弘毅停顿了一下,扫了一眼众人,看到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听,接着道:“一个是利用约束理论,抓大放小,改变从前事无巨细的数据搜集模式。既然我们数据整理困难太大,就不要一条道跑到黑了,另辟蹊径。其次,把成本管理分为三段管理,设计、工艺和制造,结合计划价和实际价,形成一个管理矩阵,最后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平衡能力管理,三管齐下。不知道这几条对NEO是否有帮助?” 这段话说完,NEO的几个人相互望了望,一起点了点头。李渔清楚地看到,John和于总监脸上明显有了一丝惊喜。几个人互相讨论了一番,最后还是John开口道:“朱先生,你说的这些,也是我们最近考虑的重点问题。你的思路和我们也比较吻合,看来我们是来对了。” 听John一说,李渔不由得一阵惊喜,高手就是高手,不用看软件也能打单!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朱弘毅这样的人啊? “好的,让我们再一起总结一下:(1)实现与设计的对接;(2)加强考核;(3)利用约束理论形成对主要数据的关注;(4)对整体生产过程分级管理,抛弃没用的标准价管理,利用计划价和实际价;(5)引进项目管理,平衡能力计划。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朱弘毅道。 “完全正确,我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于总监抢先说道。John拿着笔,逐条对照着自己的本子,也郑重地点了点头。 “好,既然如此,我们可不可以讨论下一个需求,关于项目管理的问题。“朱弘毅看起来是做完了一轮。 李渔除了凝听,就是一直在低头做记录,他觉得朱弘毅实在是太牛了,总会给人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他今天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销售。虽然他还不能完全明白朱弘毅的思路,但是他隐隐感到,那才是自己的方向。 两个多小时后,朱弘毅已经把20多页需求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全部厘清过一遍。李渔觉得朱弘毅抓重心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经他一说,这20多页的东西一下就成了一页纸的东西了。 “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冒昧地问一下。贵公司前期一直和另外一家软件公司接触,为什么还要耗费精力和我们会谈?”临送别John之前,朱弘毅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朱弘毅的这个问题很坦率,连李渔都觉得是“冒昧”了。不过,John好像根本就没有在意,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们希望和一家更了解中国情况的企业合作,尤其是了解中国管理特点的企业。当然,他也必须也了解我们的行业。另外MW仍然是我们的候选供应商,就像现在的瑞和一样。” 看着NEO的人陆陆续续上了车,李渔把目光转向朱弘毅,红着脸道:“朱总,不好意思,很多东西我没有了解到。” 朱弘毅笑了笑,道:“没关系,已经做得很不错了。” 李渔知道这是朱弘毅在安慰自己,感激之余,不由得暗暗咬了咬牙,心里突然蹦出四个字:有朝一日!■ (编辑:袁航 market@vip.sina.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0:15 , Processed in 0.03820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