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早期,作为对计划经济的解构运动,企业界流行的口号是“先找市场,再建工厂”。偏偏有一个食品原料企业,坚决执行“先建工厂,再找市场”的这个看似跟计划经济一样的思路。 因为这个老板押宝中国经济会快速发展,食品工业要快速发展,对食品原料的需求会激增,供应也会加大。原料是很难差异化的,供应价格就成为订单的焦点。只有上规模,才能降低成本,获得一个极富竞争力的供货价。 他赌对了。十年间,成就一个近百亿元产值的公司。 2001年年底,就在中国正式入世之际,中国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5年之后,也就是2006年,冲破2000美元。当时的国家统计局估计,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但实际上,中国2008年过3000美元,2010年过4000美元,2011年达到5400美元,今年应该过6000美元。 这个狂飙突进的经济体,显然是世界上冒险家的最大乐园,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市场层级,从顶级的私人飞机消费,到原始的山区易货交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消费升级一直是市场的主题,而且逐渐在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 不过,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无法掩盖收入上的贫富不均日益扩大。这使得中国的消费升级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潮汐特征,俗话说就是“一波一波的”。很多行业发展一段时间之后,会突然撞上市场容量的边界,直到新的变量出现,市场再度扩容。 于是,很多企业都经历了急速起步、加速发展、骤然扩容、突然减速的过程。十年内完成这样的过程,对企业来说简直犹如过山车、急转弯。体现在企业组织上,就是人员急剧增加,同时,营销高管更换频繁,营销思路更是必须与时俱进,常常一个思路,只能管用个两三年。 因此,在营销界,这是没有权威的十年。在一个快速发展、流动不羁、混沌一片的市场里,只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是王道。一个成功经验或许还没来得及总结和推广,就已经时过境迁了。 这就使得总结成功经验背后的创新思路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些思路里,映射着中国本土市场的基因和密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十年来年年举办中国企业营销创新奖的缘由所在。 未来的十年,倒逼出来的改革和开放,依然会释放出新的市场空间,依然会为那些眼光独到的战略家和投机者提供一夜暴富的机会;而在庞大的存量市场上,竞争将由激烈向惨烈发展,大家在有限的市场空间里抢食,逼迫营销在各个方向上不断创新。 机会,只给创新的人。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5:01 , Processed in 0.0337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