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下次谁中枪?

2012-10-23 11:05| 查看: 155706| 评论: 0|原作者: 刘鹏

摘要: “这个不好讲,一讲事情就大了”,是很多业内人士的态度。其实消费者不只是怕不安全,更怕的是不知道安全不安全。

“我不会回答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某媒体就古井贡酒“勾兑门”电话采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赵建华时,他这样回答。

或许在他这样的专业人士看来,“勾兑”这个词再普通不过,古井贡酒的做法也很正常,媒体天天盯着这件事,有点炒过头了,他觉得没有必要解释。

但消费者却不这样认为。网友们一如既往地对此类事件表示愤慨。古井贡酒的股票也应声连跌七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

 

“狡辩,狡辩,全是狡辩!”

古井贡酒肯定会觉得很郁闷:我怎么躺着也中枪啊!买食用酒精勾兑白酒,有问题么?勾兑是白酒的正常工艺,有错么?再说,从关联方采购食用酒精这件事,至少从2009年就开始在年报和半年报有公布,我们一直就没有隐瞒啊!

如果消费者也这样想,那事情就简单多了。但不幸的是,在他们眼中,事情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买的是酒,你让我喝酒精?还勾兑!勾兑不就是以次充好么?还说什么“纯正原浆、手工酿造”,实际上“纯正酒精,采购勾兑”,纯属忽悠!

1997年秦池被曝系川酒勾兑,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中犯罪分子用工业酒精勾兑白酒。这两次重大事件经媒体聚焦放大之后,“酒精”、“勾兑”这两个词便被大众贴上负面的标签,形成酒精不能喝、勾兑就是以次充好的固化印象。

而此后,虽然“勾兑”一词进入《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虽然食用酒精一直被用来勾兑白酒,但再也没有哪个白酒企业为食用酒精正名,为勾兑正名。甚至被问及时,业内人士也尽量避用这两个词,刻意含糊。

真相被掩饰,行业就像被包上了一层窗户纸,外面的人不知道里面的情况,里面的人一切照旧地运行,直到这层窗户纸被捅破。

洋河外购散酒事件中,这层窗户纸被捅破,但很快又被洋河糊上。这次轮到古井贡酒。古井贡酒倒没有掩盖,而是直接把真相摆在消费者面前:食用酒精本来就是可以勾兑白酒的,但只是低档酒。

但是真相被掩盖太久,即使知道了真相,消费者也很难一下子接受。于是他们就在其他地方挑毛病:即使低档酒加食用酒精,需要采购这么多么?是不是中高档酒,尤其是年份原浆也是食用酒精勾兑的?

如果别人一开始就怀疑你,你所有的解释都会被理解为狡辩,所有的澄清都被认为是推卸责任。

 

糟糕的公关

这个结并不是解不开。这种行业的窗户纸被捅破而引发危机也并不是新鲜事。尤其是这种本来就合理合法、只是消费者不知情或过度恐慌而引起的危机,其他行业已经有遇到过,而且顺利解决。

远的不说,同在酿酒行业就有两例。一是黄酒行业的古越龙山EC致癌门,一是葡萄酒行业的张裕农残门。

古越龙山EC致癌门中,负面新闻615出现,古越龙山618即发布澄清公告,并列出详尽的数据,事件来得易去得快。

张裕在农残门中的表现则更值得借鉴。《证券市场周刊》当期的杂志尚未印刷出厂,张裕即联合行业协会及行业专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讲清葡萄与葡萄酒农残的详细情况,同样是数据充分、说服力强。

EC是否致癌,是整个黄酒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黄越龙山没有逃避,而是告诉消费者,只要在限值内就没有问题。而农药残留对葡萄酒行业而言同样也是如此。张裕同样正面回应。

其实消费者不只是怕不安全,更怕的是不知道安全不安全。

白酒行业呢?

食用酒精与勾兑这两个完全不涉及食品安全的概念,都没人愿意说明白。“这个不好讲,一讲事情就大了”,是很多业内人士的态度,所以才有了本文开篇中我们这位协会领导的回答。

古井贡酒这次将真相告知公众,算是一个进步。但其他企业甚至行业协会并没有一起发声,多数只在冷眼旁观。

其实这次只是“小事”,谁知道白酒行业下次又会哪家企业中枪?又会曝出什么样的问题?产品标签不符合规定?原酒用食用酒精?酱香白酒用食用酒精?香精问题?

下次,白酒行业又会如何应对?

 编辑:刘鹏 250886958@qq.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刘鹏)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13:05 , Processed in 0.0451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