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亏损3217万元人民币。 这就是进军葡萄酒的消息传播了一段时间后,汇源拿出的中报。2012年上半年营收16.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 公司由盈转亏。 自2008年,可口可乐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失败后,汇源就一蹶不振,仅四年时间,市值已经蒸发掉了八成左右。 果汁老大怎么了? 新品诅咒 汇源果汁以中高浓度果汁发家,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果汁老大”。但这个标签对它的拖累却不小,尤其是在其新品的开发上。 “汇源刚开始发展之时,果汁在中国饮料市场确实是热点,然而行业的趋势却是这一板块的比重逐年下滑,中高浓度果汁业务也逐年下滑,而这在汇源的营收中占绝大部分比重。”博盖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剑锋表示。 国内果汁行业主要分为低浓度、中浓度和百分百果汁三大板块,汇源的优势在于后面两个细分市场。然而,这两个市场目前已趋近饱和,增长极其有限。而低浓度果汁市场,可口可乐与康师傅的市场份额均高于汇源,市场地位无法撼动。 2004年,可口可乐推出美汁源果粒橙,上市第一年便取得瞩目成绩,销量每年都实现双位数增长。2009年初,可口可乐又陆续在“美汁源”下推出了C粒柠檬、爽粒葡萄等果汁饮料产品。不说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饮料巨头,像康师傅在2011年推出冰糖雪梨果汁饮料后也取得成功,引发其他各品牌争相效仿。 中低浓度果汁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已经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几家大公司外,还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进来搅局,汇源过于单一的产品线,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一不留神,市场空间就会被挤压。 汇源是想过改变的。 早在多年前它就推出过乳饮料,后又推出“他她水”,然而都时日不长。“于是汇源决定将自己卖给可口可乐,但失败了。它又推出果汁果乐这款碳酸饮料以摆脱困局,然而几年过去了,成效不大。”高剑锋说。 “汇源不擅长系统作战,旗下的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没有配合,现代渠道又很薄弱。主要还是由于对中高浓度果汁业务领域产生了强大的路径依赖,难以摆脱果汁老大的阴影。”饮料专家陈玮对说。 今年汇源打着果汁果乐的名号,借力曾经捧红了蒙牛的《快乐女生》姐妹节目《花儿朵朵》,这个希望恐怕也将落空。 在北京方圆咨询公司董事长李明利看来,汇源的战略政策多变无序,导致营销推广无力。“汇源只要推出新品,三年必死。” 汇源在寄希望于可口可乐后,就开始瞄准上游发力,对厂房的投入就远远大于营销推广,同时也收购了许多上游领域的项目。可口可乐收购失败后,这些项目都使得汇源的产品线显得长而累赘。2009年汇源推出果汁果乐,又带着些与可口可乐赌气的意思,再次显示了公司战略安排上的不理智。 “汇源果汁最开始的成功是机会的成功,而现在更长远的发展靠的是实力,是其在战略安排营销推广上理智。” 李明利说,“汇源似乎有新品诅咒,但我觉得果汁果乐还是有机会的。前提是汇源能否加大对营销推广的力度,从战略到观念都有改变。” 管理混乱 汇源董事长朱新礼在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后,并没有给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留出空间,而是让数量众多的亲戚直接介入到管理层。长时间以来,朱新礼的儿女、兄弟、女婿等亲属均在汇源出任要职。 “这种家族体系强大的控制力,并不只是体现在朱新礼的亲戚关系上,大部分汇源的中高层也都是朱新礼的老乡。”高剑锋表示。 这样的人员结构,直接导致了汇源在决策上个人意志明显,战略政策不具系统性,容易擅自改变。这不仅让汇源的产品难以良好发展,还激化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汇源只能算得上是一个企业,还称不上集团,它难以做到像可口可乐、康师傅那样庞大又稳重,因为它的管理缺乏职业素养。所有的决定都是由朱新礼做出,从汇源单拎出来任何一个经营者,都无法带给企业大的成就。”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4:57 , Processed in 0.0367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