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内非直接竞争业态的影响 大多数店铺都是扎堆的。那么旁边的那家店铺是抢了你的生意,还是旺了你的买卖?实际上,它们对你的影响是纷纭复杂的,甚至很多是难以一眼就看出来的。原则上我们把这些非直接竞争业态进行如下分类: A.与我们主要顾客相同,但商品不同。如:生鲜超市和百货公司之间。 B.与我们的主要顾客不同,但商品类似。如:精品百货公司与服装批发市场之间。 C.与我们的主要顾客不同,商品也不同。如:鞋店和婴儿用品商店之间。 D.与我们的主要顾客相同,商品也类似。如:品牌专卖店和百货公司之间。 当然,如果要作更精细的考察,给决策者更多变量,就要注意记录非直接竞争业态的以下几个细节: 1.对方的来客数 2.对方的客单价 3.对方可以影响到的商圈 4.对方的商品结构 5.对方的顾客群 6.对方自身的面积 7.对方的社会功能 我们以顾客和商品为坐标,画出如上坐标图来(见图1)。 处于B、C两个区的商店都会增加我们的客源基数,因为它们的顾客是做大了这张饼。C、A区的商品都会促进我方商品的销售,因为它们的商品与我方互补。而D是在两个方面都有负作用的。 我们做商圈调查的时候,就应严格考察周围业态的状况,看看是否对我们有好的影响。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某外资5000平方米生鲜超市的拓展人员对周边业态的调查表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应用到图中(见图2): 根据图表我们发现,处于C区的业态是比较多的,而且处于强势。因此,对于决策者来说,在此地开店是很稳妥的。企业既可以和他们共享资源,又不会对自己的销售产生冲击。 预估月营业额,判断房租水平 一般房租水平占未来每月营业额一定的比例,才能保证投资的安全。那么怎么来推算未来的营业额呢? 分析逻辑 一般地讲,开店后的实际营业额为来店客数和客单价的乘积。也就是说来店客数越多销售额越多,客单价越高销售额越高。而影响来客数和客单价的最基本因素就是:商圈内的人口数和收入水平。 当然,光知道人口数和收入水平这两个简单的数据是不够的,我们一般还需要从3个方向入手调查: 1.确定商圈范围。由于业态的区别,商圈的大小是不同的,例如便利超市的“主商圈”可能只有50米,而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则高达30公里。不同商圈包含的顾客和对手店是不一样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商圈范围是十分必要的。 2.确定竞争者的数量和影响力。第一步确认后,就应按照业态和商品的雷同度对消费的影响,来分析到底有多少人口可能被分流。 3.商圈内的障碍物。上期文章里我们曾就障碍物作过描述,并且说明了它们的影响。和竞争对手一样,它们在商圈内对便利性的影响使其直接削减了我方主要消费人口。 请看图3: 在作了人口和收入等级的确认以后,我们就商圈内我们企业的实际市场份额进行推算,大体流程如图4,进而推出未来的总营业额(具体计算过程见后附案例)。 这里我们先谈谈影响市场份额的几种大致情况: (1)商圈内的不同区域都是固定、成熟居民区,居民的收入等级较高,而且没有竞争者,这样的市场份额最大。 (2)商圈内的不同区域存在竞争者,会导致市场份额减少。减少的程度取决于竞争水平的等级。居民区对手门店更方便。 (3)商圈内的市政设施对商圈的影响。街道、河流等,导致商圈内的部分居民不能方便地来到我们的店铺购物,或者导致商圈外的部分居民只能到我们的店铺购物。 (4)若商圈内有我们自己的另一个店铺,因为增加了一个店,则这两个店铺的总市场份额相对于单店会增加。但每个店铺的营业额可能会比只有一个店时的营业额要低。营业额降低的比率取决这两家店商圈重叠的大小。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有可能导致一个店的关闭,需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5)一般来说,商圈外的居民也会来购物,这些销售量最高可能会约占20%的营业额。但这会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店铺周围邻居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商圈外的营业额来自商圈外的居民经过我们的店铺,顺道购物而产生的。这些额外的销售取决于店铺周围的邻居,如:医院、学校、自由市场、电影院等。 五大因素 可是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上述影响因素用具体的数值表现出来,才能对我们最终的计算有效。这时我们可以模拟将来开店后的经营状况,然后根据顾客对这个状况的反应来估算几个关键数据: 覆盖率:店铺提供的商品(可以是某类商品)满足居民所有需求商品的比率,比率越高,越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居民也就越愿意来购买。 消费能力率:商圈内顾客食品、保健品、美容和家庭用品的消费量与当地平均值的比率。 食品消费率:即顾客在我们店铺购买食品的消费占他自己总消费的百分数。这与考察顾客对我们店铺的忠诚度。 市场份额%:即在我们店铺的消费量占商圈内总的消费量的百分率。 渗透率%:即商圈内到我们店铺消费的顾客数占商圈内居民数的百分率。 对于其他业态,得到覆盖率和渗透率两个数据就足够了。再根据上一节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度,对数据进行修正即可。 案例: 某时尚服饰广场欲在东北一省会城市的次级商圈开业,委托我公司做来客数与客单价预估体系并进行风险预估。调查方法及结果如下: 1. 商圈概况:商圈固定居民较多,约占顾客总来源的75%。有省级医院3所,电影院2个,餐饮机构16家,小学1所,初中1所,有4条公交线路在此始发,7条在此换乘,过路客占25%。商圈内有潜在竞争者若干:5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传统百货公司1座,临街服装专卖店23个,2万平方米服装批发市场1座。 2. 调查:我们对10个封闭管理的社区做了统计,150个当地居民做登门拜访。100个路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 3. 调查结果: * 商圈内居民家庭状况: 项目 调查结果 固定人口 80000户 户均人口 3.8人 户均有收入人口 2.3人 流动人口 约8万人 流动客在本区消费可能 约83.5% 推理出: 本商圈潜在消费者 固定人口:18.4万人 流动客:6.68万人 合计:约25万人 * 消费者职业状况 职业 占比 省直机关工作人员 38% 市直机关工作人员 19%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 15% 教师 12% 个体私营业主 8% 公司职员 6% 其他 2% * 收入及支出结构 收入项目 统计结果 本商圈消费者月平均收入 2230元 本市消费者月平均收入 1100元 比值 202% 消费项目 占收入比 时尚类消费品 22.3% 耐用消费品 12.1% 食品 26.4% 住房 10.2% 交通 4.4% 通讯 3.3% 合计: 78.7% 储蓄和投资 占收入比 定期储蓄 15% 活期 5% 其他金融投资 1.3% 推论:根据以上统计我们可做以下推论 本商圈的月消费总额为:4.4亿元人民币 (月消费总额=潜在消费者数× 消费者平均收入×消费占比) 其中在时尚类产品的消费额为:1.232亿元 (时尚类产品的消费额=时尚类消费品占比/消费占比×消费总额) 重要因素的取得:我们对所有受访者公布我们的经营构想(商品定位、结构和促销组合等),并对他们作了开业假设,最终取得如下统计数字: 项目 结果 时尚类商品 覆盖率35% 商圈居民来我店消费意愿 渗透率79% 来店购买频度 人均每月1.2次 推出: 来客数:23.7万 (来客数= 本商圈消费者总数×渗透率×来店购买频率) 消费市场占有率:7.74% (消费市场占有率= 品类占有率×覆盖率×渗透率) 预计月销售额:3406万元 (预计月销售额= 在时尚产品的总消费额× 覆盖率×渗透率) 预计客单价:143.7元 (预计客单价= 预计月销售额 / 来客数) 由此行业平均毛利率23%,可推算该店毛利约:780万元。由房租成本应控制在25%以下。因此,若房租低于195万/月则无风险。 注:本数字经过处理、仅供说明方法,直接使用后果自负。 当然,除了房租水平,实际上获得来客数和客单价的意义或许更大,因为它们可以作为将来日常运营控制的指标。一旦发现来客数和客单价低于该预计标准,就可采取相应分析和补救措施。(文章编号:1118)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昭邑零商 刘晖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