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裂变模式中的新机遇

2012-11-8 14:01| 查看: 173857| 评论: 0|原作者: 鄢和平

摘要: 画面1:一个50岁左右的“壮年”农民,头戴斗笠,顶着炎炎烈日,赶着水牛,手扶犁耙,在长度不到30(大约26米不合理,有效数字到30)米的水田里来而往复地犁地,犁耙后留下歪歪扭扭的陇土。2到3个小时候后,他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坐在田埂上歇息,眼里一片茫然。 画面2:还 ...

农业产业链结构系统表

生产资料制造业

生产资料流通/服务公司

农业生产

农副产品流通

农副产品加工

最终用户

专业制造公司

专业销售公司

 

 

农业公司

连锁社区便利店

各类农副产品加工公司/农业公司联盟公司

国际与国内消费者

农业公司OEM

连锁经营

农业公司直营市场

农业生产服务公司

 

农业产业化催熟农民职业教育

农业产业化最基础的就是要将农民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产业工人。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平衡发展、发展新农村的必经之路。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免除农业税到种粮直补,从“新农合”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从对特困农户的帮扶到农村最低生活补助,以及逐年递增的农资专项补贴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本应该加速农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刺激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却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农业的根本面貌并没有发生改变,农业发展的后劲存在明显不足,农民靠生产增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实际上,近几年的农业丰产增产背后的真实情况却是严重的“两乏”现象。其一是农村的强壮劳动力,持续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是386199;新生一代的农民梦想在城市,对土地没有感情,所以农业后继乏人。其二是农业新技术在农村难以推广,化肥、农药的滥用致使土地质量不断下降,而且大量农田抛荒,农业发展后继乏力。

这样的现实情况告诉我们,仅靠国家现行“补血”性政策已经很难解决农业发展困境,要改变农业、农村、农民面临的迫切问题,唯有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改革,实行农业产业化的革命。

农业产业化的根本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人才,因此,农业产业化最基础的就是要将农民培育有科技素质、职业技能与经营能力的新型产业工人。笔者坚信,这才是实现农业与工业的平衡发展、发展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结合国内农业产业结构实情,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笔者认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按照农业产业分类和职业类别,以县(市)为单位建立农民职业学校,实行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教育培养耕耙工、收割工、施肥工、植保工、新技术推广工、市场营销、品牌创意等工种,彻底改变农民身份属性。其次,制定农业经营准入制度,确保宝贵的农业资源让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来使用和经营。再次,推行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种地职业资格等级,健全持证上岗制度,加大从业农民的分配差距,让没有资格证书的人想当农民都不成,取消其种地资格。最后,建立国家或社会职业农民“创业基金”,给予返乡职业农民提供政府资助和补贴、创业基金以及低息贷款等,营造持证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的环境。

诚然,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农民教育。因此,培育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教育培训将成为培育职业农民新的商机。

 

(编辑/惠永生 huiyongsheng3210@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鄢和平)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18:24 , Processed in 0.0436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