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去了趟洛阳,游玩之余,顺道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走进饭店,数对新人的喜宴同时进行,因为不知道具体位置,只好盲人摸象,一一找来,惊异发现几家婚宴桌上摆的都是万事如意——黄金叶刚刚上市的一个规格,适时不过一月有余。于是回来之后,就做了个小小调研,郑州、安阳、开封…在婚事扎堆儿的金秋季节,选择这款卷烟作为喜烟似乎已经成为中原大地的一种时尚,一股潮流。 作为黄金叶品牌一类烟阵营中的新军,万事如意包装沿袭了黄金叶(大金元)的浓烈的明黄基调,加上创造性地使用了农民画作为烟标的主要图案,使其周身充满了浓烈的民俗喜庆味道,这和婚礼的氛围是合契的,但它能够如此迅速流行开来,却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文化的自信和民俗的回归 近两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一番过山车般起伏,当新文化棋手们愤然喊出:“打到孔家店”,“全盘西化”的口号之时,正是中国传统社会面临崩溃之际,在内,中国传统经济在西方先进工业品的冲击下行将破产,对外,外侮日重,深陷半殖民地泥潭而不能自拔,千年的文明迷失在斜阳的暮霭当中,如此形势下,传统文化得到粗暴的全面否定,实在不足为奇。世易时移,时至今日。我们则是处身在经济高速发展30年后,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军事实力和国力也随之不断增强,世界“重新发现”中国的历程当中。所以在今天,传统文化得到与之截然不同的“待遇”。 特别是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同时,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却一波三折,时时陷入停顿甚至倒退,以至于寄希望于中国能为拉动其萎靡不振经济走出困境的引擎。就在世界“重新发现”中国的同时,我们也在“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既是传统文化本身所具有巨大张力的渲染和渗透,更是社会高速发展之后,中国人在广泛视野下独立审视和比较之后的自信。可以看到:中断多年的黄河祭祖、祭黄帝陵的活动恢复了,孔子学院走出海外,正在全球开花,山东正在筹建方圆数十公里的”孔子文化城“,有教授公开提倡学生身着”汉服“上课…虽然其中有些做法、提法还有待探讨商榷,但无疑的是自上个世纪初以来最大传统文化回归思潮正在袭来。 生活方式是文化的投影,在传统文化回归思潮之下,传统民俗重新回到民众的生活当中是再自然不过的逻辑,于是端午龙舟赛不但恢复了而且越搞越大,大有国际化的倾向,跳社火的传统也在多地被重新“拾起“,虽然这些传统民俗活动未免有当地政府”民俗搭台,招商唱戏“的想法掺杂当中,但民众反响热烈,积极参与其中也是不争的事实。农历春节时,家家户户张贴年画本身就是多地固有的民俗——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被那些批量印刷的挂历取代,但一旦接触到那些熟悉的元素,总还是能够触及我们心里的那些柔软的记忆。万事如意以农民画作为外包装的主要设计,吸引目光的不只是那抢眼的色彩和构图,更是那些触动了的心中温暖记忆。换个角度也可这样说,万事如意风行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其基于对公众情感的精准把握基础之上的独到设计。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27 , Processed in 0.03562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