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硝烟看攻守 审时度势,再看狼烟起何处 要透过硝烟看“顶棚之战”的攻守态势,必须再度进行审时度势。 在全国烟草市场逐渐接近饱和,但还存在一定增长的潜力的情况下,“顶棚之战”非但不会烟消云散,而只会愈演愈烈。这主要是基于几个原因: 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不管怎么说,全球增长龙头的GDP,已经告别两位数时代,而迈入个位数时代,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将更加突出而显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烟草产业成为了为数不多的“蓄水池”,而加强地方保护、促进本土卷烟品牌的快速发展,自然是必要手段。 二是全国卷烟增长速度面临趋低的走势,这意味着全国卷烟市场的增量空间越来越小,所谓“物以稀为贵”。 三是大品牌需要持续增长的动力,只有不断得参与对快速崛起品牌的竞争,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的压制和打击,才能为大品牌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可持续空间。 四是全球烟草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卷烟产销量停滞增长甚至负增长,而其它烟草制品实现稳定增长,尽管我们可以考虑到中国烟草的特殊性,但毕竟国外情况如此,中国市场的趋势也必然与国际趋同,只是步调有快有慢,因此可以把现在的增长空间看成是未来的生存之本,这就是“顶棚之战”的最大背景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向来只是把利益放在桌子下面而心照不宣的各烟草企业,放在台面上直接较劲的频率越来越高。不能不说的是,二、三线牌号在卷烟品牌运营环境全面趋劣的情况下,其“心急如焚”的状态正在全面外化,这也是导致“顶棚之战”的最大导火索,换而言之就是“再不发展就没戏了”。由此所导致的地方保护、彼此封锁、相互打压、针锋相对等竞争状态,与其说是出自于品牌自身的竞争天性,不如说是在长期的政策保护下突变的畸形心态。不少后发优势逐渐显现的企业,有人提出“早干嘛去了”之类的言语,似乎这种心态在自我膨胀的同时,变成了一种顿悟后的自信。 迷雾森林,细看攻守变迁史 然而,不管是先发优势者,还是后发优势者;不管是占位运行者,还是定位运行者,都无法从这场“顶棚之战”中孤立下来。没有哪个烟草品牌是可以作为中立方存在的,因为一旦增量空间蚕食的饕餮盛宴散席,接下来必然拉开了存量空间争夺的序幕。从一开始,参战各方就显示出了一个最大的特点——“角色转换、攻守兼备”。我们从攻守的角度出发,来看看“顶棚之战”的变迁。 先来看一组数据。如下表,我们采集了2008-2012年下半年共5个半年度的省际间卷烟集中交易量(说明:①由于下半年的集中交易对下半年的实际销售量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全国卷烟下半年的卷烟销售量约占总量的47%左右,因此该数据对全国卷烟年度销售规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②省际间交易是工商企业之间排除地产烟或本土市场的交易,完全可以代表市场开放程度)。根据交易总量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1年,全国卷烟市场开放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下半年省际间卷烟集中交易量比重从48.4%提高到了53.57%,实现了“一半产品在省外销售、一半市场购入省外烟”的格局。 但我们需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从市场整体趋势来看,省际间交易比重存在下滑走势,2012年下半年全国卷烟省际交易比重同比下跌1.04个百分点;二是三类烟出现惊变走势,2012年下半年交易量比重再次回落在50%以下。
2008年-2012年下半年全国卷烟集中交易分价类省际交易量比重 单位:%
毫无疑问,三类烟(根据调拨价格划分,折算零售价约6元-11元/包) 是全国卷烟销量的重心。2011年三类烟占到全国卷烟总销量的比重高达38.73%,扩容389万箱,相当于全国一、二类烟扩容合计数的1.6倍之多。因此,三类烟市场的发展,完全可以代表全国卷烟销售的大盘。从以上交易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下半年三类烟市场的开发程度在下降,大部分卷烟产品都集中在产地市场销售,这就是市场保护和市场封锁的明显迹象。这也是全国卷烟省际间交易总量比重出现下滑的主因。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设想这么一个场景:经过多年的品牌整合和清理工作,全国卷烟品牌数量已经收缩到一个阶段性的规模,二、三线品牌越来越难以从品牌简单的合并工作中获取增量空间,而全国性大品牌的扩张,已经越来越牵扯到区域性品牌的神经。在发展意愿、发展时机、发展空间的三重压迫下,区域性二、三线品牌唯有通过对本土市场的全面封锁,赢得宝贵的时机,快速做大规模,尽快迈入重点品牌的门槛,解决能否在3-5年持续生存的问题。 因此,在“顶棚之战”前期,从全国市场来看,是全国性大品牌攻,区域性品牌守;而从局部市场来看,是区域性品牌攻,全国性大品牌守。因此可以说,各卷烟品牌是角色转换、攻守兼备。但是,这种局势正在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以芙蓉王与黄金叶两个有代表性的品牌为例。 芙蓉王品牌作为全国性大品牌,历来在全国市场根基坚实,但2012年以来出现市场地位遭到了明显挤压的现象。芙蓉王品牌由于在河南等省外市场拓展连连受阻,不得不提高对本土市场的依赖度,2012年前三季度芙蓉王品牌在湖南市场的销量约为26万箱,增长速度超过了品牌整体增长速度,这也就意味着湖南省对芙蓉王品牌的市场贡献率有所提高(23.8%,同比提高0.4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这种挤压还带来一个效应,就是芙蓉王品牌除了加强对本土市场的依赖程度外,还不得不得加强对基础规格的依赖度,2012年前三季度零售价23元/包的硬芙蓉王共实现商业销量约为94万箱,占到该品牌商业总量的比重为86.37%,同比提高了2.16个百分点;而应相应的,芙蓉王高端烟产品的比重明显下滑,高价位卷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这就是芙蓉王品牌的攻守状态,即仅能在局部地区、局部价位采取攻势,而整体来看是处于防守状态。品牌之所以还能在统计数据上整体占优,这并不是烟草行业还在向合理竞争的方向发展,而是完全依赖品牌长期积累下来的局部优势硬撑。不得不说,这样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黄金叶品牌无疑是最近5年来仅次于黄鹤楼的快速崛起型品牌,尽管尚未达到黄鹤楼的品牌高度,但其发展势头之迅猛,直接对部分大品牌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其攻守状态正在从全国市场防守、河南市场进取,演变为全面进攻的格局。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06 , Processed in 0.0392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