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要引导不要误导——从30家农药经销商夸大农药功效被查处说起

2012-12-7 11:18| 查看: 143775| 评论: 1|原作者: 宋继文

摘要: 农药属于特殊商品,针对农药经营,国家实行农药登记制度。农药的适用作物、防治对象不是生产厂家或经销商随意编造和杜撰的,即便某种农药对未经登记的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有一定的功效,也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登记后方可生产、销售以及对外宣传,任意扩大农药功效范围的宣 ...

据报导,今年以来,山东省威海市工商局连续接到多起群众匿名举报,称其购买农药的药效与经销商的宣传相差甚远。经组织执法力量进行排查,发现部分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批发商在销售农药的同时,印制了大量宣传材料发放给零售商,所宣传的农药适用作物和防治对象,大多超出了《农药登记证》登记的范围。目前该局已经查处利用宣传材料对农药性能、用途虚假宣传的案件30起。

 

哪里在虚假宣传,误导农民?

一是虚假宣传资料误导

新的《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实行后,农药企业不敢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标注不符合规定的内容,一些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批发商就在宣传资料上做手脚,随农药产品印制大量的、任意扩大农药使用范围的虚假宣传资料,分发给农药经销商。比如某农药在《农药登记证》上核准适用番茄和黄瓜,防治对象是灰霉病的农药,却在宣传材料上标有“治疗苹果腐败病、霉心病、褐斑病”等字样。又如某“生物表面活性剂”宣传资料:“虽然不是杀虫剂却能防虫;不是杀菌剂又能防病;不是叶面肥还能增产。”这无疑是误导农民。

二是虚假农药广告误导

目前一些农药生产企业在做广告时,不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就擅自制作广告,并在广告中任意夸大农药的性能与功效,一些媒体对农药广告审核把关不严,造成虚假农药广告满天飞。一些农药生产企业私自印制大量的小广告和宣传小报,让农药经销商随手发放和到处张贴。每到一个农药店你都会无一例外地看到:农药店的大门上、大门两边树立的版面上都贴满了农药小广告,店内的柜台上都放着厚厚的几摞小广告和宣传小报。

三是打着科技下乡的旗号误导

一些农药生产企业打着科技下乡的幌子推销自己的产品,如某农药生产企业举办“科技下乡”活动,他们聘请了所谓的专家来给农民讲解苹果栽培技术。但是从头至尾都是在说他们生产的农药防治何种害虫范围是如何的广泛,效果是如何的好,还可连续使用。还别出心裁印制了一份“优质无公害苹果病虫害防治周年历”,分发给现场的农民。表面是为农民着想,实际上是在变着花样,推销自己的产品。作为农药生产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无可厚非,但是不应该打着科技下乡的旗号,更不应该误导农民连续使用一种农药。在农村打着送货进村入户、服务农民旗号的“忽悠团”确实不少。他们打通当地村干部的关系,夜晚进村搭台演出,邀请村干部讲话吸引村民,“专家”以科普宣传的名义推荐农资。“忽悠团”就是利用了农民渴求农技知识和相信农村能人的心理大取不义之财,长此以往会挫伤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四是利用农民的信任误导

当前农民在购买农药时,大多数都会听从经销商的意见。但是一些经销商却利用农民对他们的信任,有意推销利润高的农药产品,让农民按照他们的意志去购买农药。一些经销商会看人卖药,根据来人情况决定卖什么药,要什么价,禁限用的高毒农药只卖给熟人。一些经销商为了规避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往往会向前来买药的农民推荐两三种药,这其中只有一种是真药,这样经销商既推销了“套牌”农药、假冒伪劣农药,牟取了高额利润,又规避了风险,唯独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一些农资经销商为了牟利,甚至有意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这样做的后果不但会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误导农民过量使用农药。

 

关乎农民增产增收,关乎到食品的安全

近年来连续出现的“毒香蕉事件”、“黄瓜花朵不落事件”、“西瓜膨大剂事件”、“毒豇豆事件”及“毒韭菜事件”等食品安全事件,大多是因不按规定使用农药所引起的。而且,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最终受害者都是广大群众,如海南香蕉乙烯利事件,结果导致香蕉种植者遭受严重损失。我国农业生产本来就很分散,种养业主要依靠几亿农民散户生产,加之缺乏切实有效的用药指导,这种现状农产品怎能不存在安全隐患?是应该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要引导不要误导

目前在农村,农民使用农药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用农民的话说:“买人吃的药有医生指导,买牲口吃的药有兽医指导,可买农药却没人指导,只好自己当‘农药师’了”。要想避免农民错误和过量使用农药,彻底杜绝农产品安全隐患,必须重视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并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文件提出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多元化、网络化的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各地政府要通过培训以及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巡回指导,解决农民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也可像安徽那样,安徽今年围绕农业科技促进年,开展了万名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活动,让每一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都有指定和专业的农技人员进行跟踪式服务,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好评。

要加强农资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要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关于“农药经营应具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的规定,积极采取措施按照规定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严把入口关;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农资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升经营人员素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使经营人员能始终诚信守法经营,正确指导农民选购适合的农药。

建议农药企业应该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

在为农民提供优质农药产品的基础上,也能为农民多提供一些科学专业的、实用的指导。比如多宣传自己产品的基本特性,客观介绍自己产品适用范围、使用方式、注意事项等,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民。

(编辑:任保才 renbaocai666@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宋继文)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曹红元 2013-1-17 08:31
有些看法过于片面!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11:48 , Processed in 0.03919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