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点头称是;老师坐立不安) 尼克:所以,如果再有貌似专家的人跟你说这说那,你可以反问一句——“谁说的?” 小朋友:那吸烟对人有好处了? 尼克: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应该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如果爸爸妈妈对你说,巧克力很危险,他一说你就信吗? 小朋友:不会! 尼克:这就对了!所以遇到香烟是好是坏的问题,你也不要听风就是雨,要自己找出答案! A.哈哈,这家伙真是巧舌如簧啊。(0分) B.男主角应用了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1)以互动的形式开场,增加兴趣;2)寻找与受众的共同语言(本来想用律师打比方,发现大家兴趣不够,改用电影明星打比方。再后面又借用巧克力的比喻);3)当遇到质疑和挑战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提问;4)在标准的层面思考问题。(3分) C.咦,他这是狡辩呢,还是真的有道理?烟抽多了会得咽喉炎、肺癌,巧克力吃多了会肥胖、心脏病,那么,为什么禁烟但不禁巧克力呢?值得想想。(3分) D.上次和同事出去吃饭,她说最健康的饮食方法是不吃米面多吃肉,能生吃就不熟吃,还说什么“狼吃肉,羊吃草,狼瘦羊肥”,头头是道的。我不认同,就跟她争论。现在想来,最好的法子不是争论,而是提问。问她:谁说的?研究的样本量是否足够大?发表在哪本科学期刊上?营养学界对此有没有不同意见⋯⋯(5分) F.以后会议中为什么事发生争论的时候,我要提醒大家,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5分) G.我给新员工做入职培训的时候,可以请他们做一轮自我介绍。然后,播放这段视频片段,提醒他们开场如何引发受众兴趣、如何让人印象深刻,要求他们今后在任何场合做自我介绍的时候,都要用互动来开场。然后,请他们现场设计⋯⋯(7分) 最后,请把自己的得分加总,然后参考以下标准,判断自己是哪个阶段的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的特征:倾向于把书本当作权威,你认为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从所呈现的材料中找出正确的答案。有这样一些职场工作者,他们发现自己某方面需要提升时,第一反应就是报名学习、参加考试、获得证书。 你还可以参与拆书帮现场学习活动,在拆书家的主持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高级学习者的特征:你已经学会了不对书负责,不对老师负责,只对自己负责。你阅读一本书、参加培训、日常生活中,都能主动有效地学习,你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会联结自己的经验、会加工日后的应用、会应用。 你是自己的拆书家。你的能力增长比其他人快得多,所以你的职场发展路径也更宽广。 高级学习者还有高下之分。有些人遇到明确的知识类内容可以拆为己用,但遇到叙事类内容就做不到;有些人顺着书的思路去加工是没问题的,但做不到超越的思路。 学习促进者的特征:可以指导他人的学习。成为可以帮助其他学习者的拆书家。通过主持拆书帮活动,进一步强化自己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 你拥有最高级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这个主题。你是快速变化的社会和高度竞争的职场中最稀缺的人才。 初级学习者 你有没有听说过“中国年”理论? 2007年,彭博新闻社报道了渣打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斯蒂芬·格林的一项研究。格林说,每个人都生活在变化中,但其他国家的人的变化速度赶不上此刻中国人的变化速度。格林可能是第一个设法计算中国变化速度的经济学家,根据他的计算,一个“中国年”等于4个“美国年”。换句话说,在中国的生活变化要比在美国快4倍。 这一点,是当代中国最大的背景,却往往被我们忽视。 绝大部分人跟不上这样的变化速度。不信的话,问一下自己的收入有没有赶上每年的GDP增长。而在我看来,大部分人抱怨收入增长慢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自己能力的增长也没有赶上GDP的增长。那么,怎么能在这样的疯狂变化中适者生存? 答案是:你的学习能力要比美国人强4倍。 很多人有这样的危机感,然后也学习,但用的法子是:不会什么,就去考一个证书。这就是初级学习者的典型表现: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考试——去解决变化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我们对职场人士的调研,样本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参加工作超过1年的白领,结果令人震惊:68%是初级学习者。还有近1/5的人,可算是特殊的初级学习者,不妨称为“原始学习者”——他们不读书,更倾向于摸着石头过河,见招拆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可是在信息社会,在当代中国,若还是不能或不愿从人类积累的知识中转化出自己的能力,我只能说:祝你好运。 初级学习者对学习的理解,更多是对知识的记忆,要么记住,要么归纳大意,中国的教育难逃其咎。如果是学生,囿于经验见识,拿对付考试的法子来对付一切学习,这算情有可原。但如果已经工作了几年,你的学习方式还没有改变,只能说你自己不在乎自己了。 在疯狂变化的社会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把优秀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的能力。 高级学习者 查尔斯·汉迪,《思想者》,36页 知识虽然是基础,但随时可以抛弃。要学会将推理应用于个人生活。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被管理学界赞誉为“管理哲学之父”。 1981年,英国开放大学筹了一点钱,尝试开办英国第一个管理课程,这个课程叫做“高效经理人”,委托查尔斯·汉迪做学术统筹顾问。实际上,他也是唯一一名老师,所有的教材都由他一个撰写,其他人都帮不了他的忙,只会质疑他的教材不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他说,这是他干过的最难的事,等于是扛着炸药包冲上了战场。 他决心在这个项目中证实自己“概念必须联系实践”的看法,所以他设计的课程,特别强调学习者要在学习知识之后,联系和反思自己的经验。课程这样规划了,效果要靠学习者的应用来检验——真能帮助学习者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吗? 汉迪的课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英国开放商学院的奠基石。20多年后,学习该课程的人数,比全欧洲其他商学院的总就学人数还多。如今,查尔斯·汉迪和彼得·德鲁克被分别誉为大西洋两岸的管理大师。 查尔斯·汉迪表现出来的,就是高级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高级学习者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提出质疑——可能是质疑读到的知识,也可能是质疑自己过去的理念。然后,高级学习者会思考这知识与我有什么关系,他会搜索和对照自己过去的经验,他会思考和追问现象背后的本质,他会加工和规划怎样用这些去解决自己实际的问题。 高级学习者就等于自己可以做自己的拆书家,他们仿佛有两个大脑,就像双核CPU,一个提示另一个要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要给出自己的经验,告诉自己这里读得慢一点,这里不妨读快一点;而另一个大脑,接受前者的提醒,加工出自己的案例,把知识拆为己用。 单纯按自己的习惯,可能绝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但稍加提醒,很容易就可以临时做一次高级学习者。多次提醒后,就能够成为习惯——这就是为什么参与过四五次拆书帮活动后,大部分人都能够在自己阅读时,有意识应用高级学习者的学习套路。 学习促进者 2012年7月16日,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在美国爱达荷州去世。他的名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累积至今在全球销售了2500万册。 柯维死后,关于他的书到底是商业经典还是成功学滥调的争论再起。有人说,柯维的著作对自己影响甚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有人说,那不过是拼凑之作,并无哪条是自己的发明,把陈词滥调加了些包装而已。也许,两方都是对的。 柯维列出的七个习惯是: 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73页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观,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受限于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个人、家庭、团队、组织,通过创造性的构思来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对于任何项目,无论大小,也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团队的,都下决心完成。他们标识并献身于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人际关系和目标。 要事第一 以要事为先的人总是按照事务重要性的顺序来安排生活并付诸实践。无论情势如何,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自己最珍视的原则。 双赢思维 有双赢思维的人能在交往中寻求双方获利、互相尊重。他们基于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基于“我们”而不是“我”,来进行思考。他们总是通过向感情账户存款来建立与他人的互信关系。 知彼解己(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 当我们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的问题去聆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这时再坦述己见、争取理解就很自然,也容易多了。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效能在于这二者的平衡或适当的结合。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23:57 , Processed in 0.0365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