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表明农业部还要继续一段时间实行品种审定制度,无意改变为实行品种登记制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说,现行制度存在很大的“灵活性”,由于一些潜规则的存在,我们通过审定的往往并非最好的品种,一个品种要想通过审定至少需要10万-20万元公关费用。我国每年审定通过的相当数量的国审、省审新品种,其遗传背景相似,同质化品种多,个性化品种少,主要就在于其背后巨大的利益推动。
品种审定暴露制度性腐败 农作物品种是审定还是登记是一个敏感问题,十多年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制订过程中就曾引起激烈争论。一种意见:针对种子行业存在弄虚作假、坑农害农和腐败现象,品种审定应当坚持,可以实行审定为主、注册登记为辅的制度。另一种意见:品种审定制度容易产生乱收费和其他违法行为,审定机关和审定者承担不了相应的责任,应实行品种登记制度。最后官方“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立法还不够健全,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实行品种审定制度是必要的”。 十年过去了,现行的品种审定程序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制度性腐败。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答记者问说:“品种通过审定,即意味着很大的经济利益,而品种审定缺乏有效的监督,巨大的需求与高度集中的权力,品种审定逐渐被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滋生腐败。”一位管理人员毫不掩饰地说:区试和审定链条上的收费索贿、篡改数据现象相当普遍。为审定一个品种,挖空心思,找足关系,贿赂承试人员或品种审定人员。一个品种从预试、区试到审定,通常需要花费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 张世煌说:“在审定通过的新品种中,只有10%能用于生产,而这10%当中又只有10%有竞争力。”他认为,由于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中考核评估标准有问题,研发出的新品种中被淘汰的可能是好品种,而通过审定的却不一定能真正在实践中取得好成绩。
“一本万利”的诱惑 千军万马争过“审定”独木桥的惨烈竞争,使品种审定靠“送”已经是行业公开的潜规则。一位权威人士爆料:2009年国审玉米品种(编号2009010)登海662,品种审定公告白纸黑字写着“感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矮花叶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瘤黑粉病,高感玉米螟”。全体审定委员都是行业有名的“角儿”,最后还是经不住潜规则“诱惑”投了赞成票,以至最终导致发生严重的生产事故,几百万亩玉米减产或绝收。一位知情人插科说:小巫见大巫啊!有一个玉米品种,审定委员全“被金条”了,立马就过了审定关。有的委员本身“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几乎每位身兼育种家的委员都会轮流“出线”。 品种一旦通过审定,立码身价倍增,这就诞生了一个巨大的品种审定利益链。据2010年资料,一个国审小麦品种售价1000万元(中麦895),油菜品种1000万元(中油519),水稻品种1180万元(两优1128),玉米品种2000万元(京科968)。一本万利啊!还要注意的是热衷中介或牵线人按价提成,利润丰厚,通行的比例是5%~10%,高的在20%~30%,这无异助长了品种审定链条上愈演愈烈的“潜规则”。
良好政治为大道 通过审定品种如同获得“尚方剑”,披上“黄金甲”。潜规则盛行的后果是频发的坑农事故,如河南省柘城县662发病减产事件、南阳市邓县农单5号劣种子事件,河北省柏乡县近万亩909倒折事件,当受害农民群起上访找政府索赔时,经销厂家几乎无例外地甩出一句:品种是“国家审定”的,要索赔找农业部去!掷地铿锵有声!有哪一位农民敢到京城说事啊?除非是“老太太吃砒霜——活得不耐烦”了。一季庄稼半年粮啊,叹口气忍了吧!潜规则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审定委员会成为品种造假的工厂,农业部成为假劣种子的保护傘。所谓坏制度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好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设计乃小技,良好政治为大道,但“小技不修,大道不彰”。农业部应记住一个重要社会责任:“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以社会效益为使命”,保障农民权益和预防侵害;品种审定委员“受聘”代表农业部,应严格把住“品种审定”关隘,让农民用上放心种。审定品种委员不能违背“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更不能“被诱惑”与造假者私下交易联合起来坑农害农。 品种审定潜规则威胁到了粮食安全和农民生存。愈来愈多的种子事故需要引起顶层关注和全社会给力。农民是一个缺乏组织、难以表达意见的弱势群体。关注就有力量!多给农民一些希望,就多一些盼头。品种审定制度应该像太阳那样的放光辉,考验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就必须彻底清理这些潜规则,让农民从优质品种中获益。为此笔者建议:
一、公布本届国家品种审定委员名单或每次参评名单;
二、公示预审品种详细试验资料,在阳光下评论;
三、建立举报制度。严肃查处品种审定潜规则和严惩审定委员违纪行为;四、建立农业自然灾害(含虫灾)保险赔付全覆盖制度;
五、实行“谁审定、谁推广、谁负责”制。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1:50 , Processed in 0.0426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