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日前,山东省单县莱河镇石楼村农资经销商何允强因经营的“农伴”牌敌敌畏,导致6户蚕农家的桑蚕相继死亡,造成10余万元的损失。经菏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该品牌敌敌畏因含有阴性成分,0.4%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是导致蚕中毒死亡的罪魁祸首。事故发生后,接到农民投诉的当地消协拿出两种调解方案,一种让何允强包赔蚕农的损失并承担农药化验的费用;另一种是让何允强赔偿死亡的蚕种钱并承担农药化验费用。第一种方案遭到何允强的拒绝,因为他难以承担高额的赔付,而第二种方案则让蚕农无法接受,他们的损失无法挽回。 该事件中,经销商何允强犯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他在销售农资产品时没有建立销售台账,致使其无法对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家及上游供货商进行责任追溯,从而使他自己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即使他倾家荡产,倾其所有也难以包赔农民的损失。
渠道乱,无人担责 对于这类事件,五莲县的一位县级农药经销商郑经理介绍,多年来他一直代理了3家著名农药厂的产品,他是直接从厂家拿货,中间没有其他环节,这样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对于下游经销商,特别是村级经销商,要规避这类事故的最好的方法:下游经销商一定不要随便从一些流动的、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陌生商贩手中进货,特别不要随便相信那些所谓的厂家直供,他们表面上价格便宜,但质量上往往存在问题。一旦发生事故你就很难找到追溯主体,就是你能找到厂家,他们也不会把你放在眼里,因为一个村级经销商的势力根本就无法和厂家抗衡,你根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你是否卖人家的货人家根本就不在乎。 下游经销商最好和厂家建立固定的供货渠道,并且最好不要越级进货,像村级跨过镇极经销商直接到县级拿货,这种方式你可能拿货价格相对会便宜一点,但这为日后退货,特别是遇到质量问题,索赔是相当困难的。而你从镇级经销商手里进货,一旦发生问题,你就会很简单的找到镇级经销商,他再逐级上找,最终就会找到厂家。因为一个县级经销商和厂家的谈判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势力,有一定的话语权,特别是那些和厂家合作多年的大经销商,厂家为了搞好合作关系,一般不会和经销商撕破脸皮,事情的解决会好办一些。 再就是真的发生了农资事故,村级经销商就可以把镇、县级经销商、厂家这3方同时作为追溯的责任人,这样由4者共同来承担责任,就会减轻了各自的压力,将风险分摊,不至于使你倾家荡产,导致生意做不下去。对农民来说,他们的损失更容易得到补偿,不至于出现上文中那种经销商赔不了,农民损失无人埋单的局面。 质量门,有口难辨 的确,近年来经销商因农资质量问题遇到的这类投诉也越来越多,且大有上升的趋势。这里面有些确属农资存在质量问题,让经销商陷入质量门事件,像上文中的含有阴性成分的敌敌畏。但也有一些并非是农资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而是由于农民自身使用不当或经销商指导有误同样给农民带来损失。如:农民因自身对化肥、农药使用不当造成烧苗、灼伤,或因管理、气候等原因引起的病因或减产等,很多农民要么怀疑化肥有问题,要么就怀疑使用了假农药,要么就怀疑购买了假种子。这类投诉虽然最终都会断定与经销商无关,但经销商却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解释、来应诉,被搞得疲惫不堪。经济上有时虽然没有受到多大损失,但往往影响比较恶劣,让那些不明真相的农民和那些故意寻机恶搞的对手得以口实,使经销商的名誉大受损失。但经销商们却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如果经销商提起反诉,那他和客户的关系就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不用说生意没得做了,恐怕做人的份都没有了。像近年来特殊气候原因,灰飞虱爆发严重,致使夏玉米粗缩病大面积发生,个别地块甚至出现绝产。这种情况的发生:农民买了种子,追了化肥,投了资,出了力。不仅农民自己痛心,就是经销商同样难过。但农民不相信科学,属于防范管理,没有进行科学的防治,应该是问题发生的原因。但很多农民却认定是购买了假种子所致,有的找到经销商破口大骂,有的向经销商提出索赔,有的干脆进行了投诉。这一切搞得经销商很无奈,就是磨破嘴皮,说破天,无论经销商怎样的解释都无济于事。虽然投诉最后的结论完全是属种子的原因,与经销商无关。农民还是不信,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官商联合的结果:经销商一定是花了银子,执法者一定是拿了黑钱,真是让人苦笑不得。经销商要面对的这类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 好产品+好指导 规避风险 通过这类案例,经销商要想摆脱这种困境,首先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坚持经营那些货真价实的好产品。很多经销商推广新品时往往只是看该产品的利润空间的大小,只要有利润就大力推广,利润成为是否推广新品的风向标。越是面对诸多的投诉,越要坚持质量至上的原则。身正不怕影子歪,质量乃生存之本、发展之道。任何投机取巧、心存侥幸,以降低质量,甚至故意经营假冒伪劣的行为,最终真正站在被告席上的就一定会是你自己。 其次,推广产品切忌不要甚过分夸大产品功能,故意诱导农民使用。很多经销商往往仅凭着厂家事先印好的介绍资料、宣传彩页或挂图等盲目向农民宣传、推荐,至于效果怎样,是否与宣传的一致往往考虑的较少。如果说每样产品都做到先试验再推销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赠送样品小范围试验,切忌急功近利。 再就是我们经销商既要坚持卖好产品,还要坚持搞好科普宣传,特别是要做好技术指导,像过去那种农民要什么,我就卖什么的单纯做法已经不再适应今天农资市场的发展。对于卖出的产品,既要做好技术指导,还要做好档案记录,对反馈的信息要及时加以总结,一旦出现问题,要做到及时补救。有条件的还要做到跟踪指导,对于那些真正存在缺陷的产品一定要及时调整,需要撤架、退货的一定要及时处理,万不可不顾后果的我行我素。应尽最大努力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资,做到合理投资,提高产出比,让农民真正得实惠。这样才能最终赢得市场,赢得农民的信赖,才能真正避免那些不该投诉的投诉。 (编辑 安亚杰anagel@yahoo.cn)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1:40 , Processed in 0.0383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