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0年后,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上,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豪气十足地向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马云设下这个亿元赌局,赌的是传统零售行业并不会被电商取代。尽管辩论双方都有众多拥趸,但不争的事实是,电商们近年来一路狂奔的发展速度,以及淘宝天猫们“双十一”单日创销售额191亿的辉煌业绩,正给已显疲态的百货业有力的“当头棒喝”,曾经被以超过GDP两倍速度连年快速增长光环萦绕的零售行业,是否真的已经进入危局?马云会赢得这场亿元赌局么?传统百货真的像“电话传真机取代信件”那样,被电商逼到墙角,无路可退? 百货业并没有停止增长 事实上,电商与以百货业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本身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状态。从业绩上看,电商的到来的确促进了整体零售业的快速升级,但百货业并没有因为电子商务的出现而停止增长。就算是近五年来最差的今年,百货业也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从本质上看: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迎合了足不出门、方便购物的诉求,而传统零售行业的目标,则是运用多元化的经营手段来为消费者提供愉悦的现场购物休闲体验,简单来说就是“经营人流”。 电商与传统百货在经营人流定位上差别较大。网上购物最适合购买的是可定量对比的标准化产品,但对那些缺乏定量标准、注重现场体验的商品而言,其吸引人流的能力远远逊色于传统商场。比如,奢侈品消费者比较重视现场服务的高端体验,生鲜消费者注重食品的安全和新鲜程度。同时,电子商务在中国仍然面临建立全面信用体系与物流体系等方面的掣肘,缺乏相对严密的政府监督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和纠纷,消费者难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激烈的竞争有利于推动零售行业线下和线上根据自己的优势,更加细分特定人群,专注于品类细分和服务专精!因此,百货业需要不断做足实体店面的购物体验,从频率越来越密的促销活动,到不断花巨资升级的购物环境;从不断增多的以商业综合体打造的新城市商圈,到购物越来越便利的追求全城密集覆盖的便利店,百货业正在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迎接着电商的挑战。 百货业的运营模式升级 零售行业的本质是经营人流,商业模式的升级动力根源于消费人群的需求升级。作为传统零售的代表,百货业此时更需理性地判断形势,果断转型:从以前盲目关注规模扩张转移到关注有质量的人流经营上来。百货业的未来运营模式将出现如下趋势: 趋势一:联营向自营转变 目前,国内传统的百货运营模式,主要是与品牌供应商(渠道运营商)联合经营。百货的利润是靠返点来实现,不同品类返点比例不一,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在于可以有效地节约人员成本与库存资金;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应对市场风险,并且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区域品牌渠道商的市场占有冲动,导致百货企业的同质化过于严重;价格掌控力弱,售价需要按照厂家指导价格进行经常性的价格微调等。当联营模式无法带来更高收益时,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需要在百货店购买到最新的国际流行服饰,呼之欲出的正是百货的自营模式。 趋势二:多品牌运营 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消费者需要更清晰地知道在哪里可以用自己可承受的价格购买到所需产品,消费者也更认同“人以群分”的观点,即和有相同品位的人“分享”且“竞争”的购物体验。传统百货业的单一品牌只能混淆已经不断细分的消费者群体,从而造成模糊的品牌定位,未来百货业的升级趋势在于如何通过精准定位,重新确立针对不同客层人群的百货子品牌组合,并组建不同子品牌相对独立的运营招商团队。 王府井百货2011年推出了针对年轻消费者的年轻时尚百货品牌——尚客,商场从动线布局到品类组合,从促销活动到服务方式都进行了符合年轻消费人群特点的独特设计,最终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大商集团在多品牌百货运营上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它既有高端百货——凯麦乐,也有中端百货品牌大商新玛特。 百货业多品牌运营的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细分人群的专有购物体验,同时,国内百货企业的多品牌运营管理也将走向更加成熟规范的道路。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9:07 , Processed in 0.0472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