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又出新闻了。近日,白酒领头羊茅台和五粮液在销量出现下跌、价格出现下滑之际,为保“价”护“行”,向各自的经销代理商发出指令,要求守住高位零售价格,不得“擅自”降价,违者将受到“扣除保证金”之类的处罚。有媒体报道,有数家顶风作案的经销商,分别受到了茅台和五粮液的处罚,并且在各自的渠道中做了“通报批评”。但之后茅台自己又发文取消了该指令,因为此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此举在业内的解读,无疑是杀鸡儆猴式的“警告性射击”。 中国的白酒行业这些年是很风光的。从2003年开始的这一轮“超常规”发展,整整走红了十年。价增量涨,是白酒行业“黄金十年”的典型写实,而且近十年的发展,出乎了行业的预料。超常的速度与超常的规模,不仅吸引了许多业外资本,而且在里应外合的推波助澜下,白酒行业为GDP添加了不少数字。最有说服力的,便是中国的证券市场。上证指数走了一个十年轮回,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但白酒行业板块却走出了绝对风光。强劲飙升的火箭式蹿升行情,名列所有行业板块之巅。在股价前十位的高价股中,居然有四个是白酒股,其势头可见一斑。 中国的白酒行业之所以存在令其他行业羡慕不已的十年发展“黄金期”,除了行业自身的努力作为之外,更多的则是受到了整个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影响。这些年,商务性消费的强劲态势,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公务消费和人情送礼之风盛行,使得高档白酒一枝独秀,茅台和五粮液更是高高在上,产能始终供小于求,连年涨价。在这种市场“刚性需求”的业态中,茅台、五粮液一类高档白酒,想刹车停摆都难。 然而,“黄金十年”的周期,在2012年走到巅峰后终于出现了“疲态性”的拐点:政府对“三公消费”的限制,宏观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使得商务消费减少,再加上行业内部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所产生的惯性影响,使得白酒行业终于呈现出明显的调整形态。 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任何行业的发展走向都是呈波浪形的,有波峰,必有谷底,哪怕是这个行业的领先品牌也不能幸免。在这种阶段性的调整形势下,量减价跌,当是市场经济的常规表现,任何商品莫不如此。 然而,白酒业的老大们却把处罚的大刀砍向了压力山大的经销商们,这似乎有些强人所难。虽然老大们昔日也不止一次地颁布过“限价令”,但在供不应求的日子里,各家经销商突破“限价令”的比比皆是,厂家也基本都是睁一眼闭一眼,有的甚至推波助澜,从未听说有商家因此而受罚的。而今,市场需求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昔日身价不菲、踪影难觅的高档白酒,如今已风光不再,在有些场合甚至成了不合时宜的象征,需求自然会受到影响。守不住价格防线而降价,再正常不过了,有谁会在好卖时不卖个好价? 茅台和五粮液此番为保“价”护“行”而对经销商的“警告性射击”,其实也是“老大”心态的自我保护,“我的品牌,价格自然应当由我做主”。作为代理经销商,维护品牌价格政策也是应尽的义务,如果经销商都不把厂家的价格政策放在眼里,想涨就涨想降就降,甚至不按行销政策规则,跨域窜货,任意为之,那市场非乱套不可。对此种违规行为,任何以品牌为重的企业,都是忍无可忍、非打不可的。因此,茅台和五粮液此番杀鸡儆猴的举措,虽然业外颇有微词,却在业内赢得了不少加分。在笔者近日所参加的几次业内活动中,凡言及此事,必分两个阵营:厂家代表双手支持,商家代表九成不满,此景也折射出厂商在面对行业拐点时的不同心理。 只是,茅台、五粮液们此番保“价”护“行”而手起刀落之际,是否也应该推出一些帮助商家们排忧解难的政策?如此,不仅效果更好,而且更能获得商家的掌声,更能使商家忠实于所经销的品牌。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48 , Processed in 0.0362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