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大饥荒? 因为经历过1959~1963年的三年大饥荒,“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于是中老年人特别害怕再次发生饥荒,备战备荒的陈旧观念总是难以释怀。 传统观点认为,造成饥荒最重要的原因,无非是食物短缺,故饥荒往往发生在旱灾或洪涝或者病虫害爆发年份之后。1998年,获得诺奖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向传统观点发出了挑战。他通过对1940年以来发生在印度、孟加拉和非洲撒哈拉等贫穷国家和地区几起灾荒的实证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森的结论是:大饥荒,不仅源于食物的缺乏,更源于食物分配机制上的不平等。森是一位自由市场的捍卫者,他相信在正常运转的民主体制下,饥荒是不会发生的,因为那里的领导者,必会负责地听取基层公民的呼声,如市场信息完全公开、自由进口粮食、申请国际粮食援助和向贫困人口发放救济粮等。森的结论是明确的:“在骇人听闻的世界饥荒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独立、民主而又保障新闻自由的国家发生过真正的饥荒。无论找到哪里,我们都找不到这一规律的例外。” 按照森的观点,在如此情况之下是不容易发生饥荒的:在新闻媒体独立、进出口贸易自由、市场信息公开和救济保障制度完善等前提条件之下,即使粮食大幅减产,也不会发生饥荒,更不会发生饿死人的现象。 例如,朝鲜之所以发生粮食不足的危机,是因为内部体制问题;例如,非洲很多国民之所以发生营养不足,不是因为世界粮食不充足,而是因为穷人无钱购买(中国如此低的粮价,对于他们而言,也许还高得离谱)。这,类似于市场上空置商品房普遍存在,但年轻人却无力按揭一样。当今社会,单身男子越来越多,这并不是适婚女子越来越少,而是因为男女双方无法满足对方的要求。 因为市场信息公开、进出口自由贸易和救济保障制度等的存在,非洲和朝鲜穷人还不致于饿死。每年国际人道主义粮食援助,货物互换贸易和非政府机构捐赠及民间私人善心义助等,还能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水准。
3.过分地积谷防饥,也是一种本性的贪婪。 小时候,我看过的一本书中说,田鼠智商非常高,每只田鼠为过冬平均储备的粮食约8~10斤。为储备粮食,田鼠糟蹋掉的粮食更多。田鼠会乐此不疲地储粮,即使耗时耗力,甚至长途跋涉,也心无旁骛。田鼠的“积谷防饥”的行为,是动物求生的一种自然本能。但是,地洞里储存的粮食,往往在一个冬天里根本吃不完,最终霉变、糟蹋和浪费。 这与人类行为何其相似尔?人类总是贪婪地占有超出实际需要的物质,然后像守财奴似地守着不放。贪婪的本性,让人类占有得太多,地球都快吃不消了。多余的占有,也是一种累赘。大约2008年时,美国一些平民家庭消费试验的报道说,把日常生活消费量消减一半,其家庭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我看完该报道后,突然发现家里堆满了很多基本不需用的东西,觉得惭愧和内疚。 印度甘地说过,大自然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却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欲望。人类占有的太多,但人类实际需要的并不多。家有良田万顷,日食不过三餐,人类每天所需的能量平均在2700大卡左右,吃得太多也是浪费,多余的赘肉不是财富,而是疾病的温床,更是健康的隐患。 粮食的长期储存,不仅不会增值或保值,反而贬值和变质,根本无法食用。每年库存余粮发生的霉变、腐烂和营养丢失等,是无法统计的。
4.如何才能保证粮食安全?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维护的立场。有一位经济学者根据历史物价、当今耕种成本和当前房价水平,认为目前合理的粮价每斤大约在18元左右。另外一些粮食专家认为,粮价应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合理的种粮利润率应该在40%以上,稻谷价格应该在每斤5~9元。总之,粮食安全的核心因素,不在于耕地面积,而在于粮食价格。离开粮价谈安全,就如同离开水谈鱼儿的安全。 为了维护种地农户的合理利益,根据我的观察和思考,可采取这样的措施: 适当地限制播种面积。实行两年一耕制(即轮番休耕一年),每年只需耕种50%的土地(9亿亩)即可。参照于美国,休耕农户按照平均亩收入的80%给予资金补贴。这样既能涵养土地,又有助于有机种植,实现从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农业的转变。 合理提高粮食价格。合理的粮价,应让普通种地农民的人均月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即相当于城市务工者最低工资收入。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包含非农收入,人均月收入还不足582元),其中非农收入(如外出务工的工资收入等)约占46%,农民种田月均纯收入约314元左右。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对城市低收入者发放粮油券等。与其补贴6亿多的农民这个庞大群体,还不如补贴城市里的极少数贫困人口。国家补贴资金的总数是不减少的,但需改变补贴对象和救助模式。对于城市里的低收入者和老弱病残等,政府给予无偿的粮油券发放,例如参照每人每月口粮20斤、食油2斤及一定数量的特定购物券等,至少保证其基本的物质生活在温饱线之上,共享经济发展之福利。美国也有类似的食品券,专门针对贫困家庭,维持其基本的生活,但不发放现金,不得换取其它商品等。 总之,粮食安全非常重要,但还不能重要到牺牲农民的经济利益的程度。取消城乡二元结构,还农民以国民待遇,让种田者有合理利润,让低收入者有温饱的生活,这是可以得而兼之的。(编辑/惠永生 huiyongsheng3210@126.com)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评论或见解,请发邮件至编辑邮箱,参与互动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8:39 , Processed in 0.0399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