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氏”书风 说起耿自礼,多数人大脑里会跳出 “隶书”二字。 耿自礼隶书写得好,在书法界得到了很多认可。隶书四条屏在全国第九届书法展中获奖,隶书长卷获中国书法界的最高奖兰亭奖。其他大奖更是不计其数,如在全国首届隶书展中获奖,河南省篆隶书法展隶书一等奖等。耿自礼在隶书方面的造诣很深。 青年书法家张良说:耿自礼先生的字他一眼就能看出来,从涨墨得恰到好处,到收笔的“耿氏”三角的形状,还有用墨的浓淡变化,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精气神韵,已经不自觉地有了独特的“耿氏”书风。 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对耿自礼书法作品的评语是:耿自礼书出于“礼器碑“,写得典雅、精严、秀朗,并不乏跌宕有致的运动节奏与构字的丰富变化,表现出作者在东汉晚期庙堂碑刻隶书方面的扎实功力和个人情致的内秀。就礼器碑的释读而言,如何深入其艺术精神内核,得气象之清刚质健?宜深味之。 书法家周俊杰先生在《耿自礼隶书长卷》的跋中写道:其人其作为世所称道。此卷乃以礼器意书杜甫诗十首,字法精到,装潢古雅,可谓当代书坛之精品也。 书法家云平先生说:我对耿自礼产生深刻的印象始于1989年,当时河南省举办首届青年书法作品展,耿自礼先生参加展出的作品是一幅隶书,那清新典雅、不然俗尘的气息,一下子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耿自礼的隶书,既有《礼器碑》、《曹全碑》、《孔彪碑》的隽秀特征,又有《张迁碑》古朴方正的意味。这种结合,使耿自礼隶书外柔内刚的风格特征鲜明起来,并成为他隶书特征的一个明显标志。 自此,在书法界,隶书似乎成了耿自礼的标签。当选为河南省书法家隶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也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曹全碑》引领 《礼器碑》楷模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耿自礼的书法情缘就是从一本借来的《曹全碑》开始的。耿自礼自小受家庭影响喜好书画,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碑帖书籍很难找到,一次在工地偶尔看到《曹全碑》,被此帖深深吸引,好说歹说借来3天,好不容易找到一些糊窗户用的纸,把帖中所有的字一笔一画地都描了下来,每天细心研习临摹。没有纸,没有墨,用广告色或者直接用水在地上写,空闲时就用手在空中感受字帖的用笔。如此数十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他被祖先流传下来的这部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引领,探寻书法的无限奥妙。 《曹全碑》用笔方法直接承袭秦代小篆,藏头护尾,以圆笔为主,寓方于圆之中,寓刚于柔之内。行笔向外拓展,又于放中有收,字中主笔突出,主笔比一般笔画粗长。以横为主时,一波三折,向右伸展;以反挑为主的,圆转向左,回锋重收;以竖为主时,竖画向下垂悬,劲直有力。在书写时,同类或类似笔法又各有不同,力求变化,绝不雷同。波画“一波三折”是《曹全碑》中最具特点的笔画,有轻有重,圆转流畅……说起《曹全碑》,耿自礼如数家珍。 后来,耿自礼师承书法家周俊杰先生主攻《礼器碑》。周俊杰说:“此碑方峻清逸,清人评为汉碑第一。自礼深得其神韵,创作连获全国届展及书法最高奖——兰亭奖……”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品。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此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芒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更为书家所激赏。攻汉隶者,多以《礼器碑》为楷模。耿自礼说:“书家书写的过程临帖很重要,学到老临到老。” 所以耿自礼的隶书是《礼器碑》、《曹全碑》、《孔彪碑》等汉碑的融合,又融入自己几十年对书法的推敲感知,渗透进自己的人生历练,浸染自我深厚的文化修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特有的“耿式书风”。兰亭折桂绝不是偶然,书法大成者也绝对不是单纯的临帖,耿自礼明白这看似简单的黑白之间的气息在哪。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06 , Processed in 0.0362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