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走进生命的学问》,是缘于从报章上读到了该书的一篇摘录—— 哈佛大学很多毕业生选择进入华尔街,而这又和哈佛大学一以贯之改造社会的精英理念形成很强烈的价值冲突。许多学生因此来向校长求教。校长并没有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摆出一番正襟危坐的面孔,教导说“应该约束自己的贪婪,应该选择活得有意义,而不仅仅是世人眼中的成功”,她说出的是另一番道理…… 市面上探讨人生的书如过江之鲫,在书店里往往能洋洋大观地形成一个专柜,摆在显要之位。当下众人遇到的种种困扰可见一斑,亟待答疑解惑。这样的书往往又分成两种,一种如同《职场生存指南》之类,不过是把“职场指南”换作了“人生指南”,往往赤裸裸得如同短兵相接,虽传授的都是最实用的技巧,但如若真要撞上人生意义、选择这些厚重诘问时,往往就会显出其雕虫小技的黯淡本质来。还有一种书更偏向于对宗教、古哲学的讲义和延伸,也委实让不少人如醍醐灌顶,学习到人生教义,然而如若还是有人不解呢? 《走进生命的学问》就像书中所说的智者一样,其实始终都没有给我们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未曾试过,你就不知道哪条路最好。”这是这位校长所给出的一个答案,但这并未也就因此堕入一条虚妄的道路之中,接下来她所说出的一个教育理念才更为重要:学会关注自己的生命,反省自己的人生,思考如何活得美好,是教育能提供给学生的最有价值的东西。 可见,人生的具体选择并不如我们想像得那般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之相比,人生里的不断反省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反省,人生里的选择足可无需这般焦灼,而且迟早会走上正确之途。正如苏格拉底说,未经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接下来,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至。反省人生还不仅仅是为了在人生当中作出选择,反省似乎更多地是用于作出追问,比如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 在这里,《走进生命的学问》举出的是那个著名的希腊神话——西西弗斯。西西弗斯被罚要将一块巨石从平地推往山顶,然而这是一块每次即将要到达山顶却又重新滚回起头的石头。人生其实很像这个隐喻,因为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毫无意义,一切都注定失败,所谓的种种成功临到头来将会如这块注定会滚下来的巨石。书中对此提出的一种解读为推石过程本身即具价值,这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不要看重结果,要注重过程”的说法。书中其实对这个理论也是作出了自我否定——西西弗斯总有一天会意识到,他是实实在在地活在了不自由当中。而书中首肯的则是另一种解读,认为“处在种种限制中的人仍有选择的空间”,所以“与西西弗斯比起来,人仍是幸运的”,但对这一点我实在是不敢苟同,人所谓的自主选择其实仍是可笑无比,就像书中也在最后承认会有“徒然之感”。 于此,我却始终是认为一个人,他始终是有追求成功的本能,即使每个人都逃不掉那最终的崩盘。也正是在这对人生有无意义的追问中,每个人都希望能达到一种对最好的、最正确的人生的无限接近。在这其中,再次回过头去看反省,就显得尤为必要。不管是针对最终必然失败的徒然,还是身处这愈发光怪陆离世界一不小心就会有的迷失,反省虽不是最好的,但它可以防止最坏。然而它看似容易,其实却恰恰是困难无比。正如克尔恺郭尔所感慨的那样,“失去自我,能够非常宁静地在这个世界发生,仿佛它什么也不是。没有什么失落能如此宁静地发生,每一种其他失落,失去手臂,失去腿,失去5元钱,失去妻子,则都会被感觉到。”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1:55 , Processed in 0.0340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