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道德教育、企业整风有用吗? 很多企业家都认为,种种企业重大疑难的管理问题,多来源于文化价值观的问题。尤其当发现部分员工放弃了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就迫切认为解决问题一定要先从企业文化价值观上入手。你看,伟大的管理者韦尔奇不就是重新塑造了GE的文化吗? 没有人能够否认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和消极的工作价值观,对结局的影响巨大。这就如同那个非洲卖鞋的经典故事:积极的人看到的是非洲人没有鞋子穿,市场一片大好,要大力优先占领;消极的人看到的则是非洲人不穿鞋,产品一定卖不出去,这个市场没啥好开拓的。 问题是:好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反过来问,难道是人的思想蜕化,导致了“不劳而获、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不思进取”? 再深究一句:是什么导致了思想蜕变??? 员工并非天生如此。既然推诿、消极、借口文化不是公司倡导的,那么招聘时,凡是这种价值观的人,都不会入职。既然员工入职时没有这种价值观问题,为什么工作一段时间就出现了,还愈演愈烈? 不少民营企业的中层和高层,多是长期服役,内部提拔,为什么这种与企业文化背道而驰的风气,成为部分管理者的价值观? 如果不深究更深层的原因,认为是人的思想出了问题,就要从整顿思想下手,那我们就要问问,为什么今年3月份《青春的雷锋》上映,南京首映了9场零票房,太原首映了4场零票房? 雷锋的光辉典型大家都熟悉,从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到现在,差不多50年了。为什么导演和演员煞费苦心,拍出自我评价还算是优秀的道德教化电影,是零票房? 而此前不久上映的一部搞笑片《泰囧》获得了12亿的票房! 这种对比至少反映出一个基本现状:今天纯粹的道德感化、道德教育是多么苍白无力! 如今,员工塑造、职业态度、企业文化的培训,做了一场又一场;名家讲师的录像碟片,机场书店播了一年又一年;态度决定一切的书籍,书店里一堆又一堆;企业自费购书群发给员工学习,一次又一次……是不是管理层、员工上了课,看了书,心灵上认可了这种价值观,态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呢? 恐怕更为真实的是,培训课堂上充斥的是口头的应付,态度的无奈,心中的抗拒……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教化,使得我们这个民族最不缺乏就是仁义道德之类的口号和理念! 单一层面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整风、炒人,恐怕不能彻底、持久、深刻地解决问题! 南辕北辙的制度,掘墓企业文化 优秀企业文化的根基是什么? 是不是老总倡导了,企业就具备了? 是不是把文化标语贴在办公室的墙上,贴在厂门口,员工们就拥有了?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倡导伟大文化,常常没有生根发芽,总是流于形式呢? 回顾20世纪90年代初期,很多国企转制为股份制甚至私营企业,设备没有很大的改变,产品没有很大的改变,员工还是原来的那一群人,仅仅公司机制改了,企业就重新焕发活力,扭亏为盈。说明人的行为更大程度上是受制度影响的。 众所周知,服饰是市场充分竞争的行业,谁都知道“顾客是上帝”。为了吸引顾客,留住顾客,企业无不绞尽脑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某著名男装上市公司的《VIP顾客的积分礼品兑换表》,看看这家在终端培训时非常强调善待顾客、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如何贯彻“顾客至上”的文化价值观的。 分析一下这个简单的《VIP顾客的积分兑换礼品表》,一股霸气迎面而来,整个表格没有丝毫的尊重之意! 什么是VIP!非常重要的客人才叫VIP!
一家门店一个企业有多少VIP顾客? 积分兑换礼品是对顾客长期光顾品牌的一种感谢,表达的是“礼品虽轻情意重”的意思,是VIP客户忠诚度营销的重要手段。结果呢?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1:42 , Processed in 0.0389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