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孤身苦 三年前,T公司的大区经理老彭回到T公司上班。老彭由于个人原因导致三年多的时间没办法工作。因老彭跟着T公司的老板一起创业打拼,所以这三年,老彭在公司的职务一直保留着,相当于以前国企里的停薪留职。回到公司后,老彭发现这个行业有了很大的变化,公司以前的一些元老或小字辈,要么在公司已做到高层,要么自己带着几个兄弟立山头,成为了T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而老彭自己以前业务老巢B省,因为当年自己把客户资料留给了以前的小兄弟、现在的主要竞争对手W公司的销售总监小孔,如今的市场老大地位变成了W公司。 老彭现在的局面不利,T公司优质的区域市场没有自己的份了,大区经理也只是空有名头,手下一个兵也没有。这个行业,一般新人进来找客户、见客户都很难,老板之所以一直保留老彭的职位,就是因为老彭是国内跑这个行业的第一人,在好几个省还认识一些人,加上对产品也比较熟悉,至少用起来比招一个新人的成本要低得多。但老板同时也给了老彭不小的压力,要老彭做B省和其他几个别人不愿意做的省份,而这个行业的特点决定了,项目一般来说是不能丢的,一丢就是一片,丢一个就少了一片,所以,每一个项目对老彭来说都至关重要。 老彭第一站就到B省,去见自己的一个老客户,说是老客户,以前并没有合作,只是拜访过,有些熟悉,加上之前一些合作客户是这个客户的兄弟单位,客户还是给点面子。这个客户现在不负责这块事务,把现在负责这块事务的宋科联系电话给了老彭,老彭电话中约好第二天与宋科见面。 第二天,老天不作美,狂风暴雨。老彭坐中巴,走泥泞,最终提前了20来分钟到达宋科单位的办公楼前,衣服湿了小半,裤子湿了大半,靯子上全是泥浆,风吹到身上还有点冷。上班时间没到,办公楼里也看不到一个人,老彭就站在过道上等着。离上班还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老彭跑到洗手间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形象(实在没有办法多整,搓搓脸、理理头发,再从怀里掏出产品资料,还好,没有湿)。老彭到宋科办公室门口,敲门,进去,自我介绍,了解需求,讲解产品,过程很顺。宋科说这个产品不错,他向领导汇报一下,看能不能立项,叫老彭先回去等消息。 从宋科办公室出来,老彭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判断宋科的话是真心话,肯定会向领导汇报。如果顺利的话,这个项目,年内不落地,明年肯定也要落地,自己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如何把关系做实,并建立壁垒。 接下来,老彭出方案,从技术上设立了一定的壁垒,商务上建议宋科,对公司的资质要求进行一些设置。如此一来,T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W公司基本就没戏了。只要等省局、省财政厅等相关上级部门批下来后,这个项目就可以正式启动操作。 在漫长(其实也不是很长,以老彭在这个行业的经验看,这个等待时间有多长基本上可以算出来)等待中,老彭有点急,因为老彭需要项目来证实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实力,更需要项目来挤进B省,达到打击W公司,排挤W公司,夺回市场老大的位子。但再急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老彭在等待中也四处出击,在X省、N省做了几个小项目,并启动了两三个大项目,有了这几个项目,老彭至少可以在T公司立足。 X省、N省好消息不断的同时,B省却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宋科来电话说,这个项目不做了,上面没有批,具体什么原因问不出来,项目至此,已死。 转战南北磨难多 项目已死,生活还得继续。老彭在B省加大陌生拜访(以前的老客户数量也有限,有些没有项目,有些则成了W公司铁杆客户),终于发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项目,不算大,也不小,但也直接遇到了W公司。W公司在B省经营了几年,关系网或多或少已经不错。老彭充分调用自己在B省的各种人脉运作这个项目,毕竟对手不是吃素的,加上T公司高层没有采纳老彭适度打打价格(老彭拿到了W公司的报价书,T公司当时报价是W公司的两倍多,老彭建议拉到W公司的130%左右),最后,这个项目老彭以失败告终。经过这个项目,老彭想,B省的竞争比较大,而且W公司针对T公司采用了恶性竞争的手法,就算做下了项目,也没有多少甜头。老彭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X、N省,B省采用半放弃状态,变“农夫”为“猎人”。 两年前,老彭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我介绍说是F公司的,是B省的宋科介绍的,他们目前正在为宋科这边做整体方案设计,有些产品涉及到老彭的一些产品,想跟老彭这边进行合作。老彭嗅到了“猎物”的味道,经过电话沟通,双方就合作的事宜达成了初步的意向,并将相关的产品方案,预算发给了F公司。通过这次和F公司接触,老彭知道了上次为什么宋科这里的项目死掉了。原来,国家相关部委当时正在讨论B省数个相关单位整体搬迁事宜,宋科所在的L单位在讨论之列,而宋科所在层面(不要说宋科,就是L单位的处级一把手)也不可能知道。所以这个项目当时没有批下来,这次,讨论有了结果,L单位整体搬迁,相关的设计工作启动。 整体搬迁是大项目,总投资数亿元,F公司涉及的肯定在千万以上,如果运作的好,老彭能做的,可以上百万。这个规模的项目,对老彭来说,不是大项目,但对T公司在B省来说,是大项目,而且是重点样板项目。 老彭在忙于收集这个项目的详细信息时,接到F公司来的电话,说老彭的产品价格太高,直接说W公司的价格只有T公司报价的50%左右。老彭听出来了,W公司肯定在L单位做了不少工作,跟F公司相关的业务基本上还是宋科在负责,那么,宋科的工作肯定也做了不少,F公司看来在宋科的引荐下,也做了不少工作。 老彭最强的地方就是信息收集能力及记忆力非常好。从收集的信息分析,W公司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做通L单位高层的关系,其关系可以打通宋科,也可以获得宋科的上级司某副处的认可,但让副处力挺,有难度。老彭这一年来,对B省没有好好劳作,论跟L单位的关系,肯定是不如W公司了,更不可能打通L单位一把手的关系。F公司运作这么大的项目,肯定跟L单位的一把手甚至省局的关系非同一般,只要F公司力挺T公司,那么,T公司还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毕竟老彭的产品在F公司的项目中所占比例不到十分之一,高层领导只关注大头。高层领导说这个项目让F公司做,其他人就不太好说什么话。老彭熟知W公司的运作方式、产品特点、交流方式。这些招式,在老彭眼里,没有多少难度。一通电话,几封邮件,F公司决定放弃W公司的产品,采用T公司的产品。到这一步,老彭松了一口气,因为类似的项目,类似的操作方式,老彭这两年成功了好几个,这个项目,估计也逃不掉了,只是在最后跟F公司谈折扣时累点,可能要多让点利,但老彭自己的商务成本低了不少,又能挤进B省,何乐而不为。 又是等待,但一直没有消息。期间,跟F公司的沟通也很顺畅,只是跟踪得太频繁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慢慢地,老彭跟踪的频率就少了一些。不知不觉中,快一年过去了。老彭心中有底又没有底,有底的是,这个项目差不多要动了,该招标的要招标,自己应为F公司准备相关资质材料、授权书、投标中要用的技术方案等,没有底的是,F公司为什么迟迟没有动静。跟踪的结果是这个项目现在还没有结果,在等客户的消息。 数个月后,有一次跟F单位当事人联系,对方告知老彭,他已从F单位离职,也不做这个行业了,谁接手了这个项目,他也不清楚。老彭致电F公司,转了一圈,得出的结论是,F公司放弃了L单位这个项目,原因是水太深,各种很硬的关系都来了。 F公司放弃了,但老彭不能放弃。联系L单位的宋科,要么电话没有人接听,要么关机,打电话到办公室,接电话的人永远说不在。看来宋科已被W公司打通了,有可能在回避老彭。老彭想办法找到了宋科的上司(正科级)曹科的电话。曹科在电话里说见过老彭,对老彭参与相关项目表示感谢,项目过段时间就会启动,叫老彭多留意,等他们单位电话就行。挂掉电话,老彭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曹科,曹科又是怎么记得老彭的。看来这个项目走投无路,只能放弃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 不到一年前,有一天老彭突然接到曹科的电话,叫老彭把产品的方案,相关的报价发给宋科,具体的事情跟宋科谈,并说宋科会跟老彭联系。这个电话,就如同一潭死水中扔了一粒石子。老彭的心情,激动!激动过后,冷静。从各种信息分析,W公司肯定介入得比较深了,但项目招标时,投标公司肯定至少要三家,而且三家公司所选品牌至少要一个以上,也就是说三家公司选同一个品牌的,算流标。这个时候,曹科联系老彭,是让老彭来陪太子读书呢,还是有什么其他想法?如果是陪太子读书,曹科他们只要在招标文件里写上T公司就行,T公司之前做的方案、预算,曹科肯定从F公司拿到过。等到开标时,有陪标的公司用T公司的产品投就行,没有必要再打电话给老彭,更没有必要重新做方案、报价。老彭打几个电话了解到一些情况:这个项目曹科对口总预算由三千万砍到了两千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曹科这时打电话给老彭,只有两个原因,一是想找一家比W公司价格更低的公司,另一个想法就是找一家公司做筹码,让W公司降价。而前期老彭跟宋科交流过,加上前段时间F公司跟踪这个项目,曹科或多或少知道,T公司的价格不可能比W公司的价格低。这样一来,那就只有第二个可能。 这样一来,老彭在这个项目,汤都没得喝了。那不是老彭的风格。要么痛痛快快早点放弃,要么,吃不到肉,不花什么代价,啃点骨头,喝点汤也行。换一个操作思路,是不是可以吃到肉呢? 老彭想从W公司身上入手。W公司的老总、销售总监小孔都是老彭自己当年的哥们,如今各为其主,经常在项目厮杀,最终两方都没有什么便宜占。老彭登门拜访W公司老总,开门见山说明来意,要叫W公司退出L单位这个项目,当然,T公司可以为W公司补偿。对老彭提出的补偿标准,W公司的老总认可,但是,W公司的老总对T公司的老板不信任,除非老彭先行支付;W公司的销售总监小孔不同意如此操作,从市场的角度,不想让T公司挤进B市场。综合两种因素,老彭与W公司的第一次谈判失败。 一边是曹科催老彭报价,一边是明知自己就是一个杀价的筹码,怎么办?老彭想放弃这个项目,但就这样放弃又心不甘情不愿。老彭想,帮曹科杀了W公司的价,自己什么好处也得不到,如果反过来,不帮曹科杀价,其实就是相当于帮W公司维护现有的价格,维护好现有的价格,一来二去,其实就是相当于帮W公司多赚了利润,如果W公司愿意从中吐点出来,对老彭来说,也算是喝一口汤。老彭再次联系W公司,说明情况,W公司老板说不可能跟T公司进行任何的合作,如果是老彭私人的事,可以谈。老彭明白,对方是不想吐太多,从个人角度看,这个项目做下来,提成也有限,如果W公司吐的比自己可能拿到的提成高,也算是一口汤,最差的结果无非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什么好处也没有。 但是,W公司的销售总监小孔却不同意吐,理由是这个项目他们早就安排好了,各方面都打点好了,没有空间操作了,并认为老彭是没有能力使其价格下降的,根本没有必要吐。肉没得吃了,汤也没得喝了。老彭决定啃啃骨头。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4:48 , Processed in 0.0397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