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西佗陷阱”是指当一个团体或者人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当婴童奶粉恶性事件从2008年以来不断爆发,当消费者刚刚重建的信心一次次被摧毁,本土婴童奶粉业便集体陷入了塔西佗陷阱。 在我们联系国内知名婴童奶粉企业时,遇到了不约而同的消极和婉拒,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企业已如惊弓之鸟,几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又随机调查了10位27~34岁的妈妈是否相信“国内奶粉优于国外奶粉论”,不约而同地“不相信”,原因是“没有原因”。相信即便在中国,你也很难看到一条经济生态链的主要参与方——消费者、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对彼此皆产生信任危机。 专家的态度也有些吊诡。首先,一贯冷静自持的专家们在这个牵涉下一代的选题上情绪激动;其次,在提振消费信心的话题上,与以往的自信满满相比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送神舟上天的第二大经济体、以“舌尖上的中国”闻名于世的美食之国,却无法为自己的后代造出健康的奶粉。龙宝宝经济只是一个奶粉危机的触发点,海购也绝非满足中国宝宝奶粉需求的根本之道。本土企业的强势,相关宏观环境、政策的完善配套,也许才是我们应该的发力点。 当然,理性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消费信心的提振不是短期的事,可毕竟,我们愿意相信:这一天终会来临。那么,我们能做的,仅是消极等待吗?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4:32 , Processed in 0.0360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