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广东首家农资大卖场——“八千斤”农资超市正式试水增城市朱村镇。据称,开张首日成交金额逾10万元,引爆的震撼交易场面引起农资界高度关注。对此,笔者也想就从这一模式给人们带来的几点思考,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让农民买得放心 目前农资市场由于品牌林立、厂家众多,同质化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很多产品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误导和假冒伪劣的横行,使农民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了信任危机,使很多农民在购买农资时,面对种类繁多的农资产品,感到无从选择,忐忑不安,对任何产品都失去信心。而这种农资大卖场的出现,满足了农民的这一心理需求:他们在这里买农资觉得心里踏实,能买到质量可靠的农资产品,他们无需有任何的怀疑和顾虑。 品种齐全 品种多种类齐全,能满足农民多层次、多品种的选购需求。在一般的农资店,由于受场地、资金因素的影响,经营规模和经营种类与这种农资大卖场无法比较。就是目前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县级农资市场,可能在某一品种方面可能能有一定的规模,但真正要囊括全国的一些知名品牌或大品牌,往往难以做到,而这种农资大卖场却具备了这样的规模和优势。 产品明码标价 产品罗列整齐、明码标价,这是一般农资店难以做到的。目前的农资店大多不注重产品的摆放和卫生条件,难以做到窗明几净,人们一进门的感觉往往就是乱。基本上只是做到了产品的大宗分类:像农药区、化肥区、农膜区,这些所谓的“区”,只不过是一样占一块地方罢了。对于农资产品明码标价更是根本做不到:一种品牌一个价,一人购买一个价,用“讨价还价”的方式购买农资,几乎成了所有中国农民购买农资时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仅江南这样,就是东北也是如此。这种习惯,由此而衍生出的农资市场零售价格虚高——用老百姓的话说叫做要谎,凡卖农资的面对客户都要先报一个谎价,再一步步和客户讨价还价,这样才能满足客户的面子,才能使客户满意。这也为农资行业大打价格战而埋下了隐患。从而也导致很多农民以价格来选购农资、以价格来衡量农资质量,从而也为假冒伪劣创造了可乘之机,致使很多农民成了假冒伪劣的牺牲品。而农资大卖场的这种明码标价反而让农民感到心里踏实,无需为是否多花冤枉钱而顾虑重重,因为甲来买这种产品和乙来买这种产品价格是一样的,购买者的心理自然就会平衡。 专家坐诊 专家、技术员坐诊,接受农民的咨询。这与一些厂家、经销商搞得农化服务不同,因为这些人往往跳不出单纯卖自己产品圈子,大有一种“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农民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农资大卖场的这种服务、咨询、宣传不是针对某单一产品,自然就淡化了自卖自夸的味道,农民反而就更容易对他们产生信任。而相对于目前的那些夫妻店、父子店来说,自然就更具有吸引力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2:16 , Processed in 0.0353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