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搞定客户的心理“诡计”(中)

2013-8-23 11:43| 查看: 258611| 评论: 0|原作者: 兰晓华

摘要: 成就大事者,无一不是深谙人心的。巧用人心则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尊重,能够更轻松达到目的。

厚重的城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巨锁,锤子、铁棒和钢锯都想打开这把锁以显示自己的神通。锤子使出了浑身的力气从早砸到晚,只把锁砸出一道痕;铁棒撬来撬去只让锁变了形;钢锯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没把锁锯断。这时候,一把毫不起眼的钥匙走过来,轻巧地钻进锁孔,门锁咔嚓一声应声而开。大家都很惊奇他是怎样做到的,钥匙只是轻柔答道“因为我最懂他的心”。

钥匙懂得锁的心,所以能轻松将其打开,销售人员只有懂得并抓住客户的心,才能将其搞定。

换位思考:成大事必会的心理诡计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瑞格曾说过:“事物本身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们。”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才能达到彼此的尊重和体谅,才能有更多宽容。这样说话做事才能让人感觉舒服、愉悦,并直指人心。

受环境影响、或者教育程度不同,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是不同的,人们也很难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但至少可以做到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和关心他人。做事之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番,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去理解他人的行为,将心比心,自然更容易受欢迎,也更容易成就大事。

记得以前在公共场合到处贴着“禁止吸烟,违者罚款50元”、“禁止踩踏草坪,违者罚款”等等之类的标语,可是这些现象却屡禁不止,毫无收敛。后来根据人们的心理研究,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有人喜欢做,于是设身处地为他们设计了以下标语:“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小草正在生长,请不要打扰”等柔和、人们心理易接受的标语。这就是用了换位思考的心理诡计,为了别人,很少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习惯,但为了自己,每个人都愿意试试看。

日常生活中,也不妨试试这种方法,当一个人屡劝不听或者一件事屡禁不止的时候,不妨告诉他“某件事是为了你自己的权益着想”。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才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迅速消除矛盾和对抗情绪。冬天大家在食堂吃饭,大概是粥汤热的缘故,临窗的食客纷纷打开了窗户,但是排队打饭的队伍却打起了寒战,双方怒目而视,谁都不肯让步。这时候食堂的主管站出来劝道:“虽然粥热一点,但如果打开窗户,冷风热气一起灌到肚子里,肠胃会不舒服;再者刚刚出完汗,被冷风一吹很容易感冒的,大家都把窗户关上吧。”在这种为了自己好的劝导之下,大家纷纷关上了窗子,矛盾也很快消弭于无形。

在生活中难免遇到矛盾和冲突,这时候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也许误会与摩擦就能够在转瞬间消融。当然不仅仅是自己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同样可以让对方站在我们的角度设身处地着想一番,这是你的权利。当你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或者观点、认识无法统一的时候,不妨用平和的态度问问对方:“如果您是我,您会怎么做呢?”

一个创意广告进行了多次修改,仍然无法让客户满意,策划人带着疑问访问了客户:“如果您是策划人,觉得怎样才能让广告更令人满意呢?”客户果然提出了一套他的想法,策划人根据他的想法另外做了一个方案,然后让他自己判断哪个结果会好一些。结果所有专业的广告人都认为策划的创意好,但所有的非专业人士都认为客户提出的方案更好,但广告就是给大众看的。最后,不仅这次的创意得到了圆满解决,这个策划人还清楚了广告不仅要用专业眼光来看,设计时,更要注重大众感受。不久,他就因为其广告创意贴近大众心理,在广告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可见换位思考不仅仅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更能够开启成功之门。因为了解更多人的思考方式,才能够有的放矢,了解更多想法,才能做出让更多人都认同的处理方式,自然会得到更多尊重和认同,从而更加成功。

定律应用小技巧:

当沟通无效的时候,不妨问对方“假如您站在我的位置,您会怎样处理呢?”

当两个人对一件事有不同的见解和做法时,不妨从对方的角度和利益处说服他按照你的想法做。这样要比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焦点效应:让人当主角,自己更得胜算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总是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这种心理学现象就叫作“焦点效应”。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在聚会或者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

在一组含有自己的照片中,你是否总是在直觉地第一个寻找自己,然后对自己在相片上的表现关注时间最长?如果在聚会上不小心打了一个趔趄,你是否会迅速站好,并环顾周围人有没有注意到自己?你是不是为自己不小心把饮料洒了一身而懊恼很久?如果在聚会上你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即兴发言,会不会很久以后还记得这一幕,并能清楚地复述出自己的观点,并回忆起众人的掌声,而其他人的表现几乎给忘光了?

这一切就是焦点效应的表现,心理学家基洛维奇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某个学生穿上一件名牌T恤,然后进入教室,估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穿T恤的学生估计有一半的人会注意到他的新T恤,但实际上,真正注意到这一点的同学只有23%。我们总认为别人对自己会倍加注意,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并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也是心理学中所公认的事实——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针对人们的这种心理——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妨让别人当好主角,让自己得到更多胜算,这也是一种社交手段。在第一次见到某人的时候,不妨细细观察对方的行为举止,或者打探一些关于某人的状况,再谈起这些就会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引导对方多谈论自己,把对方当成焦点,才能降低他的戒心,打开别人的心防。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兰晓华)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下一页

酷毙

雷人
7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05:32 , Processed in 0.0391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