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上不难理解:与去年相比的同期成长率、与上月相比的环比增长率、对比任务的达成率,这些不都是反映发货速度吗? 错,这三个指标都是“过去式”——只有在月底评估上月业绩的时候才有意义。问题是,月总结评估固然重要,但是那是“事后管理,死后验尸”,作为营销高管要有前瞻眼光,随时监控销售业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预测可能要发生的变化,把握和干预那些正在发生的未来。 情景模拟 提问:某区域截至本月20号,已经达成本月任务85%。请问,这个区域的业绩OK吗? 回答:不一定,也许它的产品结构不好、只卖老产品。也许它的渠道结构不好、靠批发渠道卖货一白遮三丑,其实卖场渠道业绩并不好…… 提问:打住打住,我知道你懂得比较多,我换一个问题:“不考虑产品结构、渠道结构、通路库存转移等一切因素,只考虑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而且假设任务量也是公平合理的,那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OK吗? 回答:只考虑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嗯……20号……已经达成本月任务85%……总业绩……OK吧? 提问:哈哈,中招了,如果他12号已经达成了本月任务85%,12~20号8天没发货,而且是快速消费品行业,8天不发货,你还会感觉它的总业绩OK吗? 回答:哟,陷阱在这儿,明白了。快速消费品行业发货频率高,不能只看月度累计达成进度,还要看每天的发货进度,8天不发货,那说明要么是这个区域出事儿了,要么是这个区域经理耍小聪明,一看才20号已经快超任务了,就故意“挂倒挡”了。 提问:他怎么才能“挂倒挡”呢?直接告诉经销商:“公司没货”吗? 回答:不会,那么说,太没技术含量了,我们一般都是告诉经销商:“听说下个月公司有促销活动呢。”然后他们就不进货了。 提问:那下个月咋办? 回答:下个月、下个月……下个月我就告诉经销商“我上个月是跟你开玩笑呢”。 提问:嘿嘿,谢谢你“无耻的分享”。正因为有诸多“无耻的行为(玩笑)”,所以,仅仅看当月的累积任务达成率没用,还要看每天、每N天的阶段任务达成量,才能随时发现这个“阶段”的业绩问题,这就是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指标。 提问:我再换一个题目,这回咱不对比任务达成率了,对比去年同期。提问:某区域,从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发货,截至本月20号,比去年同期成长率70%——{(今年当月销量-去年当月同期销量)/去年当月同期销量}×100%,不考虑产品结构,渠道结构,通路库存转移等一切因素,只考虑这个区域的发货总业绩,请问,这个区域的总业绩OK吗? 回答:你给我挖坑呢,是不是整个公司大盘成长120%? 提问:不是,再补充两个背景:整个公司大盘成长25%,这个区域是“优势市场”,同类市场平均同期成长率仅有18%,而这个区域“从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发货,截至本月20号,比去年同期成长率70%”,总业绩OK吗? 回答:这说明他比去年的成长远远高于同类市场,任务达成率有可能因为任务量定的不准确造成数值偏差。但是成长率,是对比去年同期销量,那是更客观的指标啊。那就没问题啊,业绩OK。 提问:确定吗?再想想。 回答:你又来了,直接说,陷阱在哪里? 提问:如果他去年当月1~25号发货很差——行话叫“发货周期不好”,去年当月是靠月底压货——去年当月全月发货量90%都集中在月底5天,你说,会出现什么情况? 回答:啊?防不胜防啊。那就是,本月1~25号看当月成长率,都很高——去年当月1~25号就没怎么发货嘛。然后,本月26号开始,当月成长率会突然掉下去,到月底弄不好还负成长。 提问:怎么监控防止这个指标陷阱出现呢? 回答:我想想,明白了,任务达成要看“当月累计任务达成率”和“每个阶段的任务达成率”,才更全面。而成长率要看“当月累计成长率”。同时,为了防止去年当月发货不均匀,造成成长率数字在一段时间内失真。还要对比“去年当月全月销量”才更全面。也就是:截至目前的当月销量/去年同月全月销量×100%。然后用这个数值,跟时间进度对比。如果出现“15号,时间进度已经一半了,同期成长率70%,但是截至今天销量占到去年当月全月销量的15%”——说明本月前15天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不好,需要赶紧提前管理,避免出现“本月后半个月某一天,当月成长率会突然掉下去,到月底弄不好还负成长”。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5:33 , Processed in 0.0378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