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那增长率呢——{(当月目前销量-上月同期销量)/上月同期销量}×100%? 回答:道理应该也差不多,为了防止上月发货不均匀造成本月增长率数字在一段时间内失真,也要对比“上月全月”销量,才完整。 上面的情景模拟已经很清楚了,如果只看一个区域的总业绩达成进度;只看总任务当月/累计达成——容易隐藏阶段性问题;只看当月/累计同期成长率——容易被去年的发货周期误导;只看对比上月的同期增长率——容易被上月的发货周期误导。就很容易造成数据陷阱——不能及时发现业绩危机,结果,前半个月一直看着指标沾沾自喜,没想到“可歌必然可泣,乐极难免生悲”,突然发现数据在某一天急转直下,等你醒悟过来,已经晚了。 要想每天能及时诊断各个区域的业绩达成进度,建议使用发货速度跟踪表(表一): 说明: 1.月时间进度= {当月已发生天数(不含今日)-当月天数}/当月天数×100%。 2.年时间进度= {当年已发生天数(不含今日)-365 }/ 365×100%。 3.“月销售达成及达成率”和“年销售达成及达成率”:看的是对比“月度/年度任务”累计达成进度的现状,它们是“终点累计指标”,不能反映每个阶段的业绩。 4.“成长率”和“增长率”:看的是对比“去年当月/年度累计同期”、和对比“上月同期”的成长增长现状,是个“同期对比指标”,不能排除下半个月的增长成长数据异常突变。 5.“档期任务达成率”——“剖面快照指标”:档期可以根据企业行业情况来确定,比如定周档期任务,或者根据节气(见表二)定档期任务。档期达成率,是个“剖面快照指标”,追踪档期任务,可以避免被“月度累计达成率”这个“终点累计指标”所迷惑。更能及时发现每个区域在每一个“剖面”——档期里的业绩异常。
6.档期管理在特殊时期非常有必要,比如:新品铺货的时候,档期管理可以推进进度,让大家尽快动起来;员工都在月底压货成风的时候,档期管理可以改善发货周期、减少物流压力、促进市场良性发展;年前压货的时候,档期管理的第一个档期很重要——第一个档期压狠一点,逼着大家早动手,否则年前竞品都压过货了你就压不动了,弄不好元月中旬下一场大雪你报订单公司也发不出货;过年后档期管理第一个档期也很重要,员工过完年刚上班还没进入状态,第一个档期压狠一点让他们早点从春节休假的状态中醒过来,动起来更精彩。 7.每日发货对照:对发货频率特别快的行业(比如啤酒行业),发货周期的诊断要更细致,还要引入每日发货量对照表(见表三)作为辅助分析。当月每日发货量对比去年同月和上月,只要有一天下滑,立刻用“红色块”标出,警示管理者“今天的日销量不正常”。这样,阶段业绩问题(比如月底“挂倒档”,月初松懈不发货、上半月业绩好下半个月松懈,月底压货等),可以更加直观及时地表现出来,提早应对。 “截至今日达成占去年同月全月” =(
截至目前的当月销量/去年同月全月销量)×100%:注意,这个指标不是同期比,是和“去年当月全月”对比,分子天天变,分母是固定值——去年同月下半个月发货的异常变化已经囊括在分母中。 这属于“时间进度指标”:如果比值超过“月时间进度”,说明截至目前发货速度,对比去年同月全月是健康的。只要维持这个速度,下半个月不会出现成长率异常变化。 (“截至今日达成占上月全月”= 截至目前的当月销量/上月全月销量)×100%:分析方法相同。 通过本篇,我们学习了“发货速度和发货周期分析指标”,引入了“剖面快照指标:档期任务达成率、每日发货对照”,“时间进度指标:截至今日达成占去年同月全月、截至今日达成占上月全月”分析方法。 三篇连载中,给大家一个错觉是:“任务达成率”、“增长率”、“成长率”(简称销售三率)是“不靠谱的”,这很容易误导营销管理者。“销售三率”当然具有自身的意义,那么,如何正确看待“销售三率”、如何学会多角度、多剖面的立体分析“销售三率”,请看下期《被误解的指标:正解“销售三率”的真相》。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3:22 , Processed in 0.0381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