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一个坎 连续3年高增长,人们会合理推测第4年也会继续高增长。中国的现实恰恰相反,连续高增长的极限大约是3年。当然,行业“井喷”带来的行业连续增长是例外。 连续多年高增长不会无缘无故,是有前提的。一般来说,连续高增长是营销模式大调整的结果,调整的周期大约是4年~5年,即1年左右时间的调整和整顿(低增长),以及连续3年左右的高增长。 很多营销副总(总监)的职业周期就与增长周期相关。因为连续3年高增长后,应该有一个调整期。如果没有调整,增长就会放缓甚至下滑。 但是,企业运营恰恰是建立在高增长预期基础上的,这就会带来极大的反差。处理不好这个问题,营销负责人的能力就会受到怀疑,离职就成为常态。因此,4年是一个营销负责人很重要的任职周期。 营销模式也有生命周期 正如产品有生命周期一样,营销模式也有生命周期。一年调整,三年释放模式红利,这就是中国营销环境下的模式周期。产品要想长盛不衰,必须多个产品周期有效衔接,即在第一个产品进入快速成长期时,下一代产品就要开始投放市场,从而形成不同代次产品之间的有效衔接。 营销是对抗性竞争,一种新营销模式创立后形成竞争优势,随后会出现一批追随者和模仿者,导致营销模式的效力下降,催生新营销模式。 很难有某种营销模式是永恒的,这是由营销的对抗性决定的。因此,当一种营销模式的效力下降时,就要创造新的营销模式。 然而,多数陶醉在营销模式成功的企业,甚至把某种成功模式称为企业的“宪法”。为什么会想当然地把模式“宪法化”?因为宪法是不轻易修改的。 一种营销模式创造连续增长时,恰恰是需要创造新模式的时候,这是营销规律决定的。违背这个规律的企业,最终要受到规律的惩罚。如果等到增长下滑之后再做营销模式创新,实际上已经丧失了最佳时机。 李总任职的企业,在完成城市精耕后,把增长点放在乡镇市场,这不能说是个错误的选择。然而,乡镇精耕与都市精耕非常不同。城市精耕毕竟有足够的销量和产品结构支撑,投入产出是对等的;而乡镇精耕与之最大的不同,在于乡镇精耕从来都是“伪精耕”,那些真正精耕的企业最终会发现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为什么说乡镇精耕是“伪精耕”?因为乡镇终端太分散,精耕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而产出却不一定与投入成正比。 解决乡镇精耕的思路是“进两步,退一步”。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1:48 , Processed in 0.0394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