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新品和企业,都想打造自己的真实的、忠诚的粉丝群体。 经常有人骂那些死忠的、忠诚无比的粉丝为“脑残粉”。但是,这些粉丝并非因为“脑残”而成“粉”,而是因为成“粉”后而“脑残”——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非理性地、无条件地去接受、传播、购买你的产品。 最突出的案例就是小米手机。它通过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笼络住了从核心到中坚的数百万粉丝,并形成面向几千万乃至上亿人群的外围口碑推广效应,使得小米手机在初期没有打任何电视、报纸广告的情况下,迅速成就了几十亿元的销售规模,并很快跨越100亿元、迈向200亿元——这对于传统品牌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导演王晶曾经拍过一个影片叫《疯狂粉丝王》,他眼中的“小粉丝”“很疯狂,把所有的时间奉献出来帮助偶像,甚至不择手段去打击自己偶像的明星对手。”小米手机创始人雷军则说过“我们的产品全部靠米粉”,今天很少中国品牌能像小米一样,“到任何一个地方开个售后中心,就会有非常多的米粉来送花,来庆祝。” 但是,在那些成功运作粉丝群体的品牌背后——无论是个人品牌,还是产品品牌,他们采取了哪些思路?应用了哪些手法?……其实到今天,很多营销人并不清楚。 ——我们是一个新品牌,我们如何通过造粉来造市? ——我们是一个老品牌,我们如何通过造粉来新生? ——我们有了粉丝,如何维系并延续?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1:56 , Processed in 0.0432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