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欢是一名老师,每天晚上回到家,安顿好丈夫和孩子,已是大约九点。在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她迅速变身为一个粉丝团平台——“新浪金希澈微吧”的吧主,与吧里34位工作人员一起,为远在千里之外的韩流明星金希澈开心忙碌着。 金希澈是韩国歌手组合Super
Junior的核心成员之一,2005年出道,在中国有深厚的粉丝基础。中国成规模的金希澈粉丝团有六家,“新浪金希澈微吧”是最年轻的一个,自2012年9月发起至今刚刚成立一周年,但已拥有粉丝超7万。 由于金希澈有“花美男”之称,因此他的粉丝自封为“花瓣”。在中国,“花瓣”已经成为金希澈品牌的一部分,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至少有一半是由其粉丝“花瓣”造就的。我们要强调的是,明星在制造粉丝的同时,粉丝也在制造明星。如果无法认识到这一点,就无法把握造粉工程的内核。 下面,我们将从花瓣的形成和花瓣粉丝群“新浪金希澈微吧”的形成两个角度,看看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对“花瓣”的误解 “花瓣”来自“花美男”,结合金希澈俊美的外表,很多人误认为花瓣们仅仅是因为贪恋明星的外表而成为他的粉丝。 的确有小部分粉丝仅仅因为“明星的容颜,甚至是高挺的鼻梁、性感的喉结”,就成为fans。这在粉丝圈内有个专业词汇:“颜粉”,实际就是“迷恋者心理”的体现。 但资深粉丝都清楚:花美男尽管是形容“像花一样美丽的男子”,但其实是指“那些长相比同龄人年轻,皮肤白,身材高大(185cm以上)的男子。他们相貌虽然美,却丝毫没有女气,相反很有男性的那种独特魅力。”换句话说,他们根本不是什么娘娘腔的男子。 用花来形容男子,中国古代就有。典型就是潘安,也就是西晋文学家潘岳,他有“河阳一县花”之称,是“用花来比喻其样貌的美男子之一”。潘安这个花美男,当时就有“粉丝”,刘孝标《语林》中说:“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就是说潘安驾车走在街上,中老年妇人都为之着迷,把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结果将他的车装满了。 如果说花美男以“艺能”出名,潘安就是魏晋第一流的文学家,与陆机齐名,所有文学史中常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其《秋兴赋》、《闲居赋》、《沧海赋》、《怀旧赋》、《悼亡诗》等作品名垂青史。而且这个人感情上很man、很专一,与妻子生活20多年,相濡以沫。 类似的,如果你稍稍接触韩流粉丝圈,或看过类似鲁豫访谈之类的节目对Super Junior(M)的真实介绍,就知道金希澈及其所在组合征服粉丝的,绝对不仅仅是外貌。 Super Junior是韩国顶级歌手组合(韩庚就出身于此),由韩国最为著名的造星公司——SM培养包装出道,其成长、成熟都至为艰苦。SM公司在全国广泛招募有才艺潜质的青少年作为“练习生”,并对他们进行高强度训练,只有坚持到最后且符合公司定位设计的少数幸运儿能出道。Super Junior成员普遍有3-4年的训练史,队长李特更是训练了六年之久。 即使出道成名后,因SM公司对艺人的严苛管理和不平等合约(签订6-10年“卖身契”,70-80%收入归演艺公司),组合成员直到成名5-7年后才攒够钱给自己和家人在首尔买套不大不小的房子(当然也和首尔的超高房价有关)。 因为成功是如此来之不易,Super
Junior成员对每一次登台机会都极为珍视,金希澈就曾为赶通告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在大腿骨折打上钢钉的情况下,依然迅速复工,坚持登台。 阳光、努力、辛苦、坚强、善良、相亲相爱,这是粉丝对Super Junior经常用到的评价。对于“为何会喜欢其实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偶像”,有一个经典的回答引发了粉丝们的共鸣“因为他在发光啊!”这些偶像青春靓丽,还有如此充满“正能量”的人生故事,鼓舞着粉丝们战胜自己生命中的平庸、胆怯和挫折,向着他们梦想中“闪耀”、“发光”的人生靠近。 在花瓣的心目中,金希澈又是一个与众多韩流明星完全不同的人。他有着无可挑剔的美型外表,以反应迅速的火星思维和不留情面的伶俐口齿横行韩国综艺界,是个有趣还有才的人。更吸引粉丝的是金希澈真诚、担当的性格,在韩庚因外国人身份遭受排挤时,只有他不遗余力地在节目中提及韩庚,为他争取出镜的机会;为感谢粉丝以他的名义为山区小学的孩子捐书包和文具,他穿着新潮的衣服,却固执背着那款粉色的土气书包出席活动。 也是苦孩子出身的金希澈曾说“呼吸停止之前没有不幸”,正是这句话,支撑一位身患白血病的海外花瓣积极乐观地度过了5年的治疗,直到今年9月去世,而她也曾是新浪金希澈微吧的核心成员。 启示 在讨论“育粉”或“造粉”之前,必须明白粉丝关注的重点。 与长辈们的理解不同,花瓣们不是简单的“迷恋者心理”驱动,那是一些拥有艺术品和多元文化价值的人物、产品或组织,它们拥有颠覆以往歌坛传统的创新和打败歌坛老人的成就,同时还成为年轻人理想人格或内涵的化身,因此才值得粉丝尊敬、期待和模仿。可以说,他们征服了“叛逆者”、“创世者”和“鉴赏者”,而这些才是粉丝形成的核心群体。 我们花这么长的篇幅来讲Super
Junior和金希澈,无非是提醒大家,在“造粉”之前的基本功有多么重要!对于获得五届韩国金唱片本赏、七次韩国金唱片人气奖、四届首尔歌谣大赏本赏、121周雄霸台湾KKBOX韩语榜、2009-2012年四年韩国唱片销量冠军的Super Junior来说,不断的“最”和“赏”其实是其粉丝养成的坚实动力。 对“粉丝生产力”的低估 但仅仅有明星的能量和消息就够了吗? 很多人都误解,认为粉丝传扬的内容大多数都来自艺人本身释放的信息。真是如此? 实际上,如果有一个数据揭示出来,会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在真正卓越的粉丝群中,有关个人品牌的信息,大约只有30%是官方发布的明星消息,而剩下70%则是粉丝圈内自制出的各种周边信息。 这实际上是一个文化现象: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媒体工具的延伸,消费者都会日渐成熟,他们不再满足于单纯观看以往上游供应商的生活过程,而是期待自己也能生产相应的文化成果和新闻信息。 粉丝是有生产力的,他们能够自己主动生产大量的创意、语言、故事、图片和手工艺品;并通过建造社区、搭建平台、积极互动等方式来反哺明星,带动其形象内涵和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为什么我们会特别关注花瓣聚集地“新浪金希澈微吧”这个案例?因为在它成型的这一年,恰恰处于金希澈本人参军入伍期间(2011年9月-2013年8月),基本上金希澈自己的活动素材(品牌信息)很少,但这7万名粉丝如何聚集起来? 没错!他们围绕明星,自己制造了自己的凝聚力!我们来做简要回顾: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4:15 , Processed in 0.0441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