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如何打造现代农资产业链

2013-12-20 11:32| 查看: 82009| 评论: 0|原作者: 张喜才

摘要: 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农资产业链整体进入低迷时期,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给众多企业带来困惑和迷茫。中国的农资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资产业链是摆在农 ...

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农资产业链整体进入低迷时期,产能过剩、价格波动、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给众多企业带来困惑和迷茫。中国的农资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资产业链是摆在农资行业面前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很难依靠一个或者几个企业来改变,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结合一系列调研和深入思考,我们提出了用道德+科技+管理打造分工明确、合作共赢、稳定快捷、造福三农的现代农资产业链。

产业链的组成要素

农资产业链包括生产供应商、农资流通企业、农资经销商、农户。

生产供应商:农资产业链中,生产供应商占有优势地位:一是生产供应商具有资源优势,他可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而且具有一定的库存。二是经销商数量多竞争激烈,你不进货,别人进货。三是整体来讲,生产企业可以面向全国生产,不同地区的农资需求模式差别较大,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植结构使得农资需求较为均衡连续,比如东北一般是一茬种植,而南方则是三季甚至是四季种植。四是一些生产企业具有自建的销售渠道,可以销售一些自己的产品。五是农资需求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过期则需要一个新的消费周期,期间的存储风险和价格风险都较大,成本急剧增加。六是农资制造企业在技术水平、资本规模等方面占有优势,而且形成了诸如磷肥4+2论坛等准联盟的组织,对于整个行业的把控力度更大。

农资流通企业:农资流通企业很明显处于中间地位,上游从生产商进货,下游向经销商供货。近年来,一些生产企业向终端延伸,实际上间接的压缩了生产企业的发展空间,而规模较大、中等的经销商则直接向生产企业进货,也间接压缩了流通企业的生产空间。因此,农资流通企业面临着多重压力。从生产规模和资金实力来讲,流通企业固定资产规模小,专用性资产少,难以和大型生产企业抗衡。从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来讲,大部分流通企业仍然停留在一购一销的传统经营模式,人员老化,管理落后,网络整合能力弱,亟待提升管理水平。近年来,一些流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但零售终端难以和夫妻店为主的传统零售商抗衡,管理成本急剧上升。一些流通企业尝试开展多元化经营,但是也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的瓶颈。

农资经销商:中国的农资经销商数量多、规模小,大部分还兼具零售的功能,这实际上赋予了经销商更多的权利。经销商可以选择直接从厂家购买,也可以选择从流通企业购买,经销商可以选择买这些品种和品牌,也可以选择那种品种和品牌。而且大部分经销商是兼业的夫妻店。对于农户的农资销售具有引导性,可以向农民推荐产品。因此,经销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也就有了一定的市场势力。但是无论从规模、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因此,仍然处于农资产业链的下游。

农户:中国的小农经济是整个农资产业链的基础,中国农村幅员辽阔,农民人多地少,兼业农户较多,实际上就产生了现代化农资大生产和传统小农户的有效对接问题,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农资产业链的现状,农户是整个农资供应链的最后购买者,农户最后购买了整个农资产业链就可以实现价值,如果农户没有购买,整个农资产业链就等于失去了基础。但农户购买与否取决于农民的收获,取决于庄稼的长势,取决于最后的收成。农资是典型的后验商品,用过之后才能决定最终的效果。然而由于最后的收成取决于种子、土地、气候、水利、农药、肥料、田间管理等各个因素的复杂作用,因此农资的质量很难量化,加之,中国农民长期的施肥习惯导致土地营养过程,即便是化肥出现偷含量等问题,也很难倒退出肥料的问题。因此,农户的施肥受到厂家、流通企业和经销商的影响,成为整个农资产业链的买单者,也成为最弱势的地位。作为农户,既是最终的买单者,但也是信息最不顺畅者。

在整个产业链的政府监管中,中国农资依然是各管一段,分段监管的模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农业部、工商局、质监局等均是农资监管的主体,供销社作为农资流通的主渠道,也是农资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主体。20098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取消了化肥经营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允许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及组织类型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进入化肥流通领域,参与经营,公平竞争。以化肥为主的流通主体迅速增加,监管难度不断增大。

道德+科技+管理

农资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不是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人可以改变的,需要产业链上的各种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努力,打造现代农资产业链。

一、道德是现代农资产业链的基本保障。农药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典型的后验商品,农资产业是良心行业,生产良心农资、销售良心农资。诚信大于天,无信不立,在市场紊乱,价格波动的行业背景下,出现周期波动在所难免,但这不能成为频繁违约,甚至欺诈的理由,反而应该更加恪守合约,更加诚信经营。农资行业最终的服务客户是农业和农民,作为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需要农资行业更多的农化服务。农资产业链主体众多,环节复杂,涉及范围广泛,监督薄弱。因此,农资行业更需要敬畏,敬畏法律,敬畏三农。

二、科技是现代农资产业链的有力支撑。农资行业是成熟的传统行业,我国是农资大国,但不是农资强国,要想在农资行业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科技创新将成为我国农资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农资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创新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当前农资行业仍然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落后、自主创新能力弱、污染治理任务重等长期积累的问题,尤其在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国内农资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测土配方技术、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更加先进工艺,先进配方,积极推进现代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不断将农资产业链推向新的高度。

三、管理是现代农资产业链的核心保证。近年来,农资行业整体发展形式低迷,利润率不断下降。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任何一个行业必然经历一定的周期,今天的低迷是明天勃发的前奏,更要认识到,行业低迷不是坐以待毙,要抓住机遇,苦练内功,狠抓管理,等待下一个快速发展周期的到来。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思想,面对行业的不景气,很多企业选择了多元化,这无可厚非,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必将分散企业的资源,甚至丧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管理战略的重要思想是坚持相关多元化和产业链整合战略,既可保持农资流通的主渠道,也可拓展企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更可以在下一个快速发展周期内迅速抓住机遇,快速成长,做大做强。其次,要不断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吸收更多的行业精英加入企业的人才储备,通过培训、考察等形式提升人员的素质,为下一轮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要加大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市场营销等企业的咨询、诊断,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农资行业正在经受着行业低迷的煎熬,这里面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行业监管的失当的原因,其根本原因则是中国小农经济本身决定的。因此,必须通过道德+科技+管理打造分工明确、合作共赢、稳定快捷、造福三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资产业链。

 

 (编辑∕张迎辉 zhangyinghui_888@163.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作者: 张喜才)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11:37 , Processed in 0.03509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