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网

日本的限量版,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

2014-6-16 14:33| 查看: 217915| 评论: 0|原作者: 周 莲

摘要: 中国的快消零售渠道过于复杂,不适合推行“限量版”的概念。如果是“季节限定”的产品,往往要标示出限定的销售期间。

市场差异,中国快消行业需慎重推出“限量版”

 

这种“限量版”的概念在中国是否行得通呢?

——很难!

首先,日本的“限量版”流行是被市场竞争差异化需求逼出来的,受限于原料产地有限,为持续差异化,产地限定的宣称也不断细化,经常会看到“XX县特产”。

这种原产地的热情在中国的大陆经济市场是很少见的。以中国茶叶为例,“龙井”产地虽然主要指杭州西湖,实际上浙北大部分地区的茶叶品种都被认为属于龙井茶。

毛峰虽然以黄山最为闻名,但到了安徽境内,招待的茶水多以毛峰为主。好茶者或许还能鉴别黄山毛峰和巢湖毛峰的差异,但多数普通食客,可能仅仅是能分辨毛峰和龙井的种类不同而已。

由于中国食物种类极多,所以普通消费者反而不会对产品的差异或产地差异投入过多的关注,诉求产地限量需要高昂的消费者教育成本。比起“限量版”,“有机”“无农药”的概念熟悉度更高,也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接受。

过于强调“产地限定”也会面临原料断货的风险。记得冰糖雪梨风行后,国内的梨汁需求急剧攀升,一直都有业内的朋友在打趣:那么大的需求量,这些厂商的梨汁到底是从哪里找来的?

虽说是冰糖“雪梨”,实际在原料来源方面,可能也有混砀山梨、蜜梨等其他梨品种,甚至可能混有苹果汁。“雪梨”只能是风味名称。中国市场太大,市场销售波动的不确定性过高,盲目对产品做过于细化的“产地限定”无疑是作茧自缚。

再次,中国的快消零售渠道过于复杂,不适合推行“限量版”的概念。如果是“季节限定”的产品,往往要标示出限定的销售期间。

不同于日本现代化渠道发达,产品出厂后几天内就会出现在货架终端;中国很多产品出厂后经过经销、批发等层层渠道,有时候1个月也未必能出现在货架上。而且比起日本市场的稳定,中国市场仍在进行不断的调整变动,产品销售预估不确定性更高。在中国推行季节限定的快消品必须忍受有门店“超前”上架或者“滞后”下架,市场上充斥多种包装的局面。

记得以前有个国外知名品牌从本土引进过一批圣诞限定的巧克力,这批产品在卖场的货架上从春节放到夏天,这还是在回转快的上海大卖场渠道。由于中国渠道层级过多,季节限定的产品很难精准控制产品在不同零售渠道的上市期间。但如果不能在限定期间上市并销售,季节限定也失去了其诉求的价值。

不可否认,日本的食品工业较之国内更为发达,所以很多概念也为国内所追捧。不过静下心来细细思量,甲之人参,乙之砒霜,好像这风靡日本食品市场的“限量版”概念,在中国的快消品市场还是会有点水土不服呢。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周 莲)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2

酷毙
1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邀请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验证码 换一个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GMT+8, 2025-2-23 19:21 , Processed in 0.0393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