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份赴港上市失利,万洲国际有限公司(原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洲国际)显然不愿轻易淡出众人视线。
进军欧洲市场
根据万洲国际官网公告,本次要约收购于 本次要约收购于 在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双汇国际获得了其所持康博菲尔37%股权。而根据西班牙相关法律,持有上市企业股份如超过30%,则收购方必须发起收购要约,或者将股份降至30%以下。此前曾有消息称,双汇国际计划将其所持康博菲尔股份降至30%以下,但万洲国际最终选择联合收购的方式解决了法律方面的问题。 对于此次收购,万洲国际发言人表示:“联合收购对万洲国际而言不涉及现金,收购完成后Sigma将是康博菲尔最大股东,双方的合作是战略上的。” 根据双汇国际提供的资料,康博菲尔的产品包括热狗和灌装火腿,在欧洲8个国家及美国制造及出售。此外,通过独立的分销商,其产品出口到全球80多个国家。在截至 万洲国际方面表示,此次收购符合公司全球资源整合扩张的战略。而业内人士则称,此轮收购成功,不仅会增加万洲国际的营收,使万洲国际拥有西班牙市场的渠道资源,也为未来万洲进入欧洲市场扫清了一定障碍。
万洲国际海外扩张加速
不管承认或者不承认,万洲国际的海外扩张步伐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2013年9月,万洲国际(当时称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完成对最大的养猪及猪肉生产企业的美国企业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成为十多年来中国企业收购国外食品公司资金投入最多的一次,从而上演了一幕“小猪”吞“大猪”的好戏。这场收购不仅在国内引起巨大震动,同时也让美国民众议论纷纷,可谓是赚足了眼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11月底,万洲国际曾宣布,已与中国银行签订一项80亿美元 (约合500亿元人民币)的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用于支持公司业务营运、国际扩张等。这似乎也暗示双汇国际海外收购动作仍将持续。 仅仅过去约一个月时间,即去年年底便有媒体曝出,万洲国际意欲通过国际合作方式联合墨西哥Sigma共同收购西班牙康博菲尔的消息,其海外扩张步伐明显提速。 而在今年4月份,澳大利亚当地媒体突然传出消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所属万洲国际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最大的牛肉加工出口品牌企业Tabro Meat。收购后,Tabro 的所有权及业务控制权将全部交由万洲国际管理。收购价格预计远超过2,500万澳元的参考价。 Tabro 旗下拥有两家具备出口资格的维州屠宰场,加工和冷藏等设备先进,合并产能约为每天1,000头,牛肉产量的90%用于出口。Tabro拥有清真肉类生产认证,其中一座屠宰场拥有向中国出口的认证许可,加工设施被业内评价为“具有先进水平”。 此外,澳大利亚媒体还援引西澳大利亚最大的牛肉生产商哈维牛肉(HarveyBeef)总裁约翰·尼克尔斯(JohnNicholls)的话称,哈维牛肉也是万洲国际觊觎收购的目标之一。 随着当下对西班牙康博菲尔收购的完成,双汇国际近期已完成了由美洲到澳洲再到欧洲的海外扩张路线。但是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无疑会加重万洲国际的债务压力,在去年与史密斯菲尔德达成最终并购协议,万洲国际因此需要支付71亿美元,这其中大部分为借款。 为了能完成对交易债务再融资,万洲国际欲快速完成赴港上市计划,但是原定于5月上市的万洲国际却在IPO的道路上遇冷,最终搁浅。 但在万洲国际成功收购康博菲尔后,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此举有利于做高万洲国际市值,对其IPO的重启是一个潜在利好。
借力谋求全球战略
对有志于成为全球领先猪肉生产商和加工商的万洲国际而言,并购无疑有助于其大力完善产业资源布局。在未来中国甚至国际市场上,万洲国际的竞争力将会今非昔比,其国际化扩张的步伐也会顺势加速。 “双汇本身就有国际化战略布局,估计此后还陆续有相关的国际化并购,所以此次收购康博菲尔也在意料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欧洲有不少巨无霸食品企业正是靠收购迅速做大做强。 据了解,中国目前已经跃居全球猪肉第一消费大国。而美国、西班牙等国猪肉人均消费量却持续走低,且由于受益于土地、饲料和水的充足供应,其生猪出场成本却比中国低。因此,业内认为,万洲国际频频收购海外肉食品加工企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成本因素的考量。 通过海外收购,万洲国际还可以借助欧美在养殖资源、技术上等优势。通过引进国际化企业的垂直整合模式、先进养殖技术,从而控制肉源,保证食品安全。 此外,目前肉制品附加值比较高的是培根等西式肉制品,而康博菲尔和史密斯菲尔德在这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与双汇的业务形成了很好的互补,万洲国际开发中高端肉制品的希望将会快步实现。 在万洲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后,今年3月下旬,以“史密斯”为品牌的冷鲜肉首次进入中国,而对于刚刚完成的康博菲尔并购,万洲国际内部人士透露:“以后有机会,我们打算通过国内销售网络销售康博菲尔的产品。” “只能算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未来的战略和格局才决定成败。在中国农业加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万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业内专家对此评论道。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3:49 , Processed in 0.0520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