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始新事业,为了心里有个底,前段时间投资方花大力气做了个针对零售店的调查。这几天我拿到数据粗略分析下,这篇是第一部分,也就是单因素分析,改天发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我不会告诉你这是什么地方做的调查,但是这个市场绝对很有代表性。
综述:本次调查方式为实地问卷调查,共收集调查问卷62份,筛选有效问卷44份。以下是具体数据及结果分析。
一、零售店年龄构成 数据概述: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最大的零售店主63岁,最小的27岁,图表如下: 分析: 1.目前该地区有41%的零售店主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零售店主数量稀少,这和我国现阶段主要劳动力构成具有很大相关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也是现阶段我国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2.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不足10%,说明农资零售事业对年轻一代吸引力不足,无论从就业环境、劳动强度、还是传统观念上来讲都对年轻人不利,但我们也要欣喜地看到有9%的年轻人坚持在这一行业打拼,他们代表着农资零售事业的未来; 3.只有5%左右的老年人还在当农资零售店老板,重点分析一下原因:为什么他们这么少——因为他们很多都是卖了超过30年农药的老农资人了,你指望亲密接触了十几年1605、DDT、3911的人健康快乐活过七八十岁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二、学历构成 数据概述:本次调查发现,44个零售店中学历最低的是小学共8人,最高的是大专共3人。 分析: 1.超过2/3的零售店是初中文化水平,低学历的人群占比接近90%,这说明目前的农资零售业的从业人员知识储备明显不足,目前仅有极少数高学历从业人员; 2.国家实行9年义务教育以来,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基本都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这和我们的调查结果一致,但随着农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已经有一小部分专业化的人才加入这个团队,调查中我们发现3位中专学历店主都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农业相关理论培训;另外也有3名大专学历从业人员。
三、从业时间 数据综述:本次调查发现从事农资零售的店主时间最短是2年,长的超过30年(归于大于15年的部分)。
分析: 1.目前零售店的主力是开业15年以上的老店,这与农村地区人们长时间的接触、磨合建立起来的信任有很大关系,农民的消费观念促使他们愿意到有历史积淀的店里购买产品; 2.我国的农资零售业竞争不够充分,虽然大家现在都觉得赊销严重,生意难做,竞争激烈,但是高额的利润仍然让超过70%的坚持了10年以上,15年以上的店居然占比43%!这在餐饮、快消品、消费电子等行业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既然农资零售业竞争不够充分,那就说明这是一块巨大的蓝海市场; 3.有12%的零售店营业时间在5年以下,说明还是有人感觉到了这个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他们开始在这一领域投资创业;
四、零售店主对生意的评价 数据综述:没有一个零售店感觉这是一个很好做的事业,绝大多数都认为生意非常难做,44人中只有3个人觉得目前自己的生意状况可以接受。 分析: 1.没有一个店主对目前自己的生意状况感觉到非常满意(赚不够,好贪心),表示可以接受的仅为7%,潜在原因是大多数经营10年以上的店主由于和以前的生意状态产生过对比,所以很不满意现在的生意状态;以前农资是卖方市场,供给量不能满足需求量,现在恰好相反,导致这一部分从业时间长的人具有巨大的心理落差,所以对现在的生意不满是很正常的; 2.在调查中发现,赊欠风险、药害导致农户闹事是最让零售店头疼的事,而几乎每个零售店都出现过以上两件事,由于这两件事情根本无法杜绝,所以零售店主对目前的生意状态很不满意; 3.上述3个选项的潜台词分别是:可以接受——销量稳中有升;不好做——销量多年无增长;非常难做——销量逐年萎缩。
五、销售方式 数据综述:调查发现为了增加销量获取更多利益,很多零售店均不同程度采取了一些方法: 分析: 1.在一些封闭垄断性市场或者零售店主准备放弃的市场仍然有仅靠自然销售的方式销售农资; 2.超过50%的零售店以做客情作为增加销量,获取客户粘性的手段,做客情的方式多样,除了让利、送礼请客之外,最主要的方式是赊欠; 3.只有15%的零售店利用技术服务推动产品销售,这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见学历数据),另一方面也受自身专业技能的限制(见下一项,专业技能调查结果); 4.有28%的零售店依靠做互动来增加销量,这些活动大多由厂家或者上游经销商主导,自己主动做的不多,但他们表示以后会加强自己这方面的工作; 5.绝大多数零售店采取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多种方式的组合能更有效的增加销量;
六、零售店技术能力构成 数据概述:调查发现从事农资零售的专业人士很少,44个对象中只有3人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就是那3个中专学历的店主),绝大部分的零售店主是通过多年积累、看农资包装和产品标签信息了解的部分专业知识。 分析: 1.专业人士凤毛麟角,同时我们发现有近70%人的专业知识根本达不到农资零售的要求; 2.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缺失导致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农资店自身的信心和地位处于弱势,容易导致农户产生心里优势,从而变相提高议价能力; 3.有那么几个奇葩觉得卖农资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技术。
七、上网人数 数据综述: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个人主动提到了在网上学习专业知识,占比约5%。而我,恰恰就找的是这5%,我在创业,我的营销模式就是依靠这5%。留言的零售店会是这5%中的一员吗?虽然这一条信息量最少,但是这一条蕴含的能量最大,所有调查就是为了这一条!
结论: 1.目前我国农资零售业是一片低淘汰率,高回报率的蓝海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2.目前从业人员的主要特点是:学历水平低,专业技能和知识欠缺,从业人员年龄偏大; 3.由于较为恶劣的就业环境,社会上对农资零售行业的歧视,肥料类产品对从业人员体力的要求,导致该行业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 4.目前农资零售行业赊欠成风,虽然有多种促销手段和方法,但需要依靠厂家和经销商的推动和支持,零售店除了用赊销这种手段以外,几乎不会自发使用其他方法; 5.农资零售行业中网络使用率较低(不明白某网站怎样用3年时间覆盖10万家终端零售点)。 零售店主们说说看,我的调查结果和结论有没有问题?(文章来源:191农资人) ■编辑/王奕 wangyi187@126.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11:44 , Processed in 0.0352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