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到2015年,猪成了最火的动物。比如如何让猪上树,再比如雷军很火的一句话“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现在传统中小型企业的老板们,梦想有一天能成为那只飞起的猪,让自己的员工成为上树的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热议,最核心的问题不外乎两个:其一,大的经济环境不好,企业的生存举步维艰;其二,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貌似到了传统企业生死存亡的时间节点。大家都希望能抓住脱困和腾飞的机会和机遇。
在当今的世界,我想没有一个国家的企业老板像中国企业的老板一样爱学习,除了一掷千金、拿出足够的时间去参加各类培训课,听大师演讲外,借助移动互联,微信、微博、各类公众号等平台,收集海量信息认真阅读,看到这么多成功的案例,看到这么多成功的老板,心急如焚,不停地复制到自己的企业当中,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和员工,可惜老板们看到的都是成功的案例,却鲜有失败的案例。“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舆论让成功案例不断放大和神话,而大部分企业却在折腾中死去,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不到2.5年。 落地是检验好模式、好创意的唯一标准 “模式”“顶层设计”,是很多老板即战略、创新之后提得最多的词汇,他们总是希望有一个新的模式和创业可以让自己的企业脱胎换骨,想法固然是好的,但很多模式看似“高大上”、前景广阔,但往往忽略了企业的实际承载力,在资源、资金、团队都不具备的前提下,很多创意是很难落地的,因此,借用时下很火的一句话:离开落地谈模式,好比太监谈高潮。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模式和创意好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在合理的周期内落地。 别轻言离开主业 很多老板,做久了,就会对原有的主业心生厌倦,不是觉得日子难过,就是认为赚钱太慢,很多老板甚至有放弃主业,再辟蓝海的想法,但不要忘了,你和你的企业之所以得到政府、业内、资金平台、消费者的认可,愿意给你的企业提供资金、政策、市场的机会,正是你的主业多少年以来背书的结果,即使主业再差,也是你成功的基石,是财富的洼地,是竞争的高地,是资源整合的信用保证。因此,老板们不要轻言离开主业,离开主业你可能什么都不是。我们无非要做的就是从主业的螺旋式上升中找方法罢了,其代价和风险总比从零开始要好得多。 “小而美”更适合中小企业过冬 这两年,大家都觉得寒意阵阵,经营举步维艰,而作为中小企业的这点劣势恰恰可能成为生存的优势。企业大,硬性支出就大,市场竞争压力就大,风险控制压力也大,因此,在大环境不好的当下,小有小的好处,船小好掉头,更容易调整,但不能只是“小”,还要做到“美”,企业要健康,赢利能力要强,发展要良性,因为“小而美”更适合企业过冬,只要保持健康的状态和充分的准备,冬天过去就是春天。 资源不匹配的前提下 中小企业很现实的一点,是缺资源、缺资金、缺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在大的环境不好的前提下,更要合理利用资源,聚焦都知道,但我认为还不够,要学会分阶段实施再聚焦战略:针对企业出现的种种管理中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而且达到阶段性的无缝隙、无漏洞;把有限的资源在一个市场、一个点、一个单品集中投入,放大效应,才是最可取的;把产品组合梳理清楚后,在一个重点品类中突出一个单品。比如,在市场开发方面,聚焦一个省之后,然后聚焦一个市,再聚焦一个县,这样才会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效果。 如何面对当下流行的围城现象 在当下的商业社会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所有从业者几乎都是看别的企业、行业好。而作为商业链条中的企业和代理商也是如此,企业觉得经销商日子好过,经销商觉得企业更有主导权,形成了业内的人想冲出去,业外的人想冲进来的围城效应,殊不知现实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行业和企业都有自己的问题和难点,但各行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机会。试想,你的企业能生存到现在不正是这个道理吗?现在遇到的困境不可怕,关键是要静下心来,冷静思考,以积累的资源和经验,以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去解决问题,寻求发展,我想总比跨界经营要容易得多。 不要被互联网绑架 互联网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毋庸置疑,但不难发现,近两年来90%的互联网企业都举步维艰,就连京东这样的大咖也是持续亏损,但传统企业不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大部分玩的还是概念,属于被爆炒的新模式,有大部分的风投愿意进来短平快地吸金,但不代表大部分从业企业真正会走向成功,这也包括京东此类企业,更何况大部分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打造的是平台这种特殊商品,而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企业,也是可以有互联网思维,可以跟上趋势,但绝不是顺大流,趋势是用前瞻性的思维结合企业实际去有步骤地实施,而顺大流则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盲从。传统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时机的把控,学会资源合理可控的配置,万不可一头扎进互联网思维中跳不出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先要看看自己的产品是不是适合互联网渠道,如果不适合,有没有对产品和改造的能力,对专业团队打造的能力。 产品创新,少玩概念 既然我们所在的行业是传统行业,其就有历史传承的基因,因此,在做产品创新时,不要动不动就要颠覆,如果不信,老板们可以回头看看你们的研发部门有多少所谓的创新单品被束之高阁,又有多少新品变成了你们难以下咽的负担,因为我们不具备大企业所具有的培养消费者的资金、周期、能力和实力。传统企业在做产品创新时,更不要玩概念,千万别拿消费者当傻子,因为消费者只会傻一阵子不会傻一辈子,更何况以类似微信朋友圈为核心的自媒体高度发展的当下,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信任背书更及时和有效,除非你想让你的企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但我想这不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经营思维。 资金链仍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命门 常言道: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中小企业也是一样,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资金链依然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同时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命门,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出台扶持中小企业的各类融资政策,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是银行不愿意放款,因为银行也是企业,也需要风险的规避,更何况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体系还在完善,国家不会为银行的坏账买单。 结论 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都需要激情,需要正能量,需要创新,但对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而言,最需要的还是理性。特别是作为企业的老板们,因为人们可以分享你们的企业成功带来的福祉,但绝不会为你们的企业失败而买单,树倒猢狲散是血淋淋的事实,所有的问题和最坏的结果还需要老板一个人扛。因此,越是暴风雨来临时,我们越要让自己冷静下来去思考企业的发展。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3 04:44 , Processed in 0.0356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