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品牌比公司品牌更重要
中国企业做品牌,一直走的是公司品牌的路子,即公司有一个品牌,产品在这把“品牌伞”保护下,不断推出新产品。 产品作为战略问题的一个现象就是产品品牌的盛行。一个产品就是一个品牌。苹果、谷歌等推出一个产品,就是一个独立的品牌。在关注产品的时代,公司品牌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存在,或者说只是一个品牌背书。消费者真正关注的不是公司品牌,而是产品品牌。 既然产品品牌这么重要,那么就真的该注意雷军所强调的“专注、极致”这两个问题了。一个没有达到“极致”境界的产品,是不能形成产品品牌的。 在一个产品品牌这么重要的时代,不能再采取试错的方法,推出一堆产品,只要成活一个就成功了。产品品牌,只要错过一次,可能就很难有第二次机会了。
魅力产品三原则
在购买力极度稀缺时,拿最少的钱买堆头,从而能够满足基本生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曾经有个时段,只要足够便宜,哪怕明知是假冒伪劣,也不得不购买。这个时代,是很多人创业的黄金时代,一个商业底线被突破却很正常的时代。 当生存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性价比成为关键。现在的主流产品,就是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改革开放30多年后,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消费数量讲,多数行业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毕竟,每天衣食住行所消费的数量是有极限的。数量增长已经基本饱和。 当进入质量增长阶段,中国已经出现了产品换挡的机会,魅力型产品将逐步占据主流。这也正是目前产品研发的方向。不仅IT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是如此,这就是营销界的新常态。 质量增长前提下的产品一定是魅力产品,它有三个产品原则。 一是口碑原则。什么是口碑?口碑有两个特征:1.消费者满意,由衷地喜爱,不由自主地赞叹。一次尝试,连续购买。2.真诚的推荐,向熟悉的人推荐。 要成为口碑型产品,一定是新主流与老主流有较大的差距,是品质上的巨变,不是简单的升级,是产品的重塑。所以,新主流产品的研发,一定不能沿着老主流升级的思路,而是要另辟蹊径。 二是魅力原则。什么是魅力?就是让人一见就喜爱,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是感觉上的巨变。如果说口碑型是对内在品质的要求,那么魅力型就是对外在品质的需求。 三是价值原则。也就是附加值更高,毛利更高。价格通常超过原有主流产品50%,毛利是“双低”产品的一倍以上。
打造产品线,打破职能壁垒
过去的产品原则,贯穿的是职能管理原则。企业按职能分为研发、生产、营销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其是。虽有协调,但以职能为主。 这样的产品生产体系,是很难出好产品的,只能出普通产品。好产品一定要经过“内部无数次的枪毙”才能形成。 回归产品,一定要在体系上有所变化。比较好的体制是产品线体制。如果说职能式体制是“以块为主”,那么产品线体制就是“以条为主”。 产品线的研发体制,就是研发阶段,生产和营销部门就介入,研发、生产和营销部门全面参与。营销部门在研发阶段参与研发,研发部门在营销阶段参与营销。 上述方式,韩都衣舍是“三人团”,即产品研发、制造和营销三人组成的一个团队。其他企业也有类似的组织。
开放式研发
产品研发,过去靠技术突破,或者靠研发人员的灵感,或者靠市场调研。这些都是老套的办法。 要了解消费者的感受,就要邀请消费者参与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了解消费者。这就是开放式的产品研发,也有人称之为产品众筹式研发。 互动式研发的方式很多,现在主要是利用社群工具,在与顾客互动的过程中,洞察消费者的心灵需求。
产品畅销,玩转粉丝
新品上市,过去的做法是做样板市场、局部测试,甚至有的直接在渠道做推广,当然也有大打广告。这些做法,现在有可能把一个好产品往死里推。 现在的推广手段是:先引爆,再推广。在局部范围内,在粉丝群引爆,然后进入各个渠道推广。 什么叫引爆?以社群传播为例,在一定的小范围内的营销活动,产生了效应外溢,口碑迅速传播。因为现在是传播多中心化的时代,口碑传播也不再是“嘴对嘴”的口碑,而是“社群对社群”。口碑传播借用了现代通信技术。 产品引爆后,既可以在传统渠道推广,也可以在电商上推广,还可以在微商城上推广。 回归产品,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企业战略、管理和营销模式的转型、转轨问题。产品之所以成为龙头,是因为对消费者变化的理解,一定反映在产品上。 这个问题,老板不出面,是很难解决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销售与市场网 www.cmmo.cn(作者: 刘春雄)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