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一场看似常规的商业活动 2016年3月9日,上海家博会。 “国民小猎豹”郑恺现身上海AWE2016奥克斯展厅,现场一袭黑色西服,配上不久前剃的光头,让现场粉丝们不禁诧异——这是要做“光头恺”吗? 不过“小猎豹”丝毫不介意自己现在的造型,在到达活动现场的过程中就晒出自己的光头照,调侃了一下大导演徐峥,与粉丝们进行微博互动。 郑恺此次出席奥克斯AYA系列发布会,是带着一个身份来的,那就是奥克斯AYA系列空调全球首席体验官。作为AYA系列的体验官,“小猎豹”不仅对AYA系列的功能特点了如指掌,还卖力地为了“销售业绩”向在场的观众推介了AYA系列。 看起来,这是一场常规的商业活动。但是,背后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和一个时代的开始。 上一波排浪式消费结束 空调业,乃至家电业,甚至整个消费品业,不论是快速消费品,还是耐用消费品,都面临一个时代的结束,那就是30年前开始的第一波排浪式消费落幕了。 2015年中央将中国过去30多年的消费浪潮称为模仿式排浪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之一。 模仿式排浪消费,有这样几个特点: 1.消费是模仿性的,国外有消费标杆,在追赶外国人的消费; 2.在30多年里浓缩了工业化国家数百年的消费历史,所以增长率很高; 3.一波接一波,即一个行业接一个行业形成高潮,持续不断。比如家电行业就是第一波排浪,成熟也最早,空调业也是在这一波大升浪中崛起的; 4.无差别消费,即消费者的差别不大,同时达到某类别产品的消费能力。以前都无消费能力,突然都具备消费能力,消费者几乎同步消费,所以是爆发性的,井喷式的; 5.第一轮排浪消费期间,由于长期饥渴,出现过度消费。所以,第一轮排浪消费结束,有些行业会出现数量下滑。 目标清晰、增长率高、持续不断、爆发力强,这都是优点。但是,排浪式消费也有致命的地方: 第一,排浪式消费起来的时候是徒然向上的,而落潮的时候也是徒然向下的。这时候,为了应对井喷的市场需求而建立起来的巨大产能,如同一脚踏空,面对突然变小的需求,供需严重失衡,巨大的产能在追逐少得可怜的传统需求,市场竞争突然变得异常激烈,僵持一段时间之后,中小企业大量死亡,并购频繁发生,最终形成寡头格局。 第二,上一波排浪式消费落幕之后,行业的下一步走向晦暗不明。是出现新一波的排浪式消费,还是出现消费的个性化? 这个问题在中国尤其值得研究。因为下一步中国政府将采取怎样的宏观政策,决定了行业的下一步走向。 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大规模刺激,进一步提高城市化率,那么进城的农民将继续掀起一场类似的排浪式消费,那么执行原来的战略就没有错。 但是,如果这样的刺激无效,那么排浪式消费就不会再次到来,取而代之的将是个性化、小众化、缓释化的消费,或者是升级后的新一轮模仿式消费。 第三,随着上一波排浪式消费的结束,好几代的消费者将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消费者。这些新人对消费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有着自己的特征。这是老一代营销人最为困惑的地方。他们看不懂80后、90后,不知道用什么工具去征服他们。 危机:数量的危,品质的机 空调业正面临这样的境况。 30年狂飙突进的造房运动落幕,导致与之相关的建材和家电消费被踩了一脚急刹车。而更糟糕的是,在过去的10年间,空调业就没有从库存压顶的行业格局中摆脱出来。 这些库存尽管看起来吓人,但是从来没有被引爆过,因为市场一直在往上走,这几乎算是良性库存。但是,从2008年开始横扫全球的经济危机逐渐渗入中国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逐渐见顶了。 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以数量计量的产品,总量封顶了。2015年各行业龙头的年报印证了这一点,大家都是销量下滑。 但是奇怪的是,不少企业在销量下滑的同时,利润反而有增长。 这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这就是本轮中国经济危机的特点:以数量计量的产品,总量封顶;但是以质量、价值计量的,开启了新一轮增长。 这几年中国的消费市场有个重大的现象,就是消费外溢,比如到日本买马桶盖。2015年的关键字就是到海外爆买,跨境消费。现在每年有1亿多人次到国外,每人平均消费超过1万元,游客购买力居世界之首,2015年全年达到2800多亿美元。 这就是典型的消费外溢。就是中国的购买力没有在国内消费,而是跑到国外去了。这一轮消费外溢,还不是土豪的奢侈消费,而是普通百姓的正常消费。 跨境电商在这两年迅速崛起并且火得一塌糊涂,证明了消费者不是不愿意花钱了,而是不愿意把钱花在你这了。 为什么会消费外溢呢?主要还是国内满足不了。 是国内生产不了这样的产品吗? 事实证明,很多国外扫货和跨境电商的产品,都是MADE IN CHINA。 不是我们生产不出来,而是国内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了,而企业家们的注意力却一直在电商的低价上,被所谓的“屌丝”绑架,真正有购买力的、关注品质的需求却无人问津。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2:01 , Processed in 0.03715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