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尼路曾是青春时尚的代名词 对很多“80后”“90后”消费者而言,班尼路曾是青春时尚的代名词。在当时国内品牌竞争尚不充分、市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班尼路占得先机,受到一代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几乎开进了大城市的全部核心商圈。然而,近年来在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几乎已看不到班尼路的身影。 据了解,如今的班尼路起源地香港仅存43家门店,上海留下54家门店,而北京则是56家,虽然在大本营广州会多一些,但这一品牌在如今主流的购物中心、商场中已是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皆是街边小面积的店铺。 截至2015年9月30日,班尼路门店总数减少36家至2849家,2012年公司门店数为4044家。 如今的班尼路已经远离了大众的视线。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已经成为性价比的代名词。即便在三、四线城市,班尼路也难以和美邦、森马以及一些淘品牌竞争。在中低端市场,班尼路的生存空间也正在遭受挤压。 为什么它们输了? 与班尼路同样遭受困扰的还有Esprit、VERO MODA、ONLY、佐丹奴等曾经红火的品牌。关店和业绩下滑是这些休闲品牌近年来共同的关键词。 以ONLY、VERO MODA、JACK&JONES和SELECTED称霸中国服装市场的绫致时装集团曾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开设了6000多家店,创下“无绫致,不商场”的奇迹,但集团在2015财年业绩未能达标,税前利润同比下降41%至1.34亿欧元。 这类品牌大多较早起步,凭借早期建立的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今品牌老化现象严重,营销手法单一,对宣传及与消费者的沟通投入很少。在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这些品牌的更新速度与节奏已脱轨快时尚主流梯队。 与班尼路、佐丹奴这些品牌关店潮不一样的。则是Zara、H&M、优衣库等等国际快时尚品牌还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如今,快时尚又加快速度布局二、三线城市,在中国扩充产品线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这些快时尚品牌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宠儿,它们发展速度很快,款式新颖。这与班尼路、佐丹奴这些老牌服装很久不上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了快时尚品牌,互联网催生了淘品牌的兴起,消费者的服装购买渠道与品牌筛选变得丰富又多元化,这也挤压了班尼路这类传统休闲品牌的生存空间。班尼路曾经的“特许经营”模式、联名设计、集合店概念等也已逐渐淹没在品牌相互的效仿中。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2-22 11:36 , Processed in 0.0376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