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行业急需转型升级,否则活不久 嘉宾3:王剑峰 雨润集团电商项目负责人、前大润发店总 微信号:jscz_fox 卖场遇到了几个问题: 1.来自电商对利润的冲击。 2.来自便利店、餐饮特色店、零食店、海鲜店、水果店等细分行业的销售额分化冲击。 3.来自于租金、人员成本的冲击。但是,最大的致命冲击是:无法跟上消费者行为改变。 中国人口有13.73亿,网民有六七成。网民中,有网购习惯的人占七成。网购中,用手机购买的占九成,用手机购物的大约6亿人。2015年,到店消费与到家消费的比例是1:5,从2016年数据来看,现在的比例是1:4,从杭州数据来看,到2020年,可能是1:1。 记得2013年马云跟王健林赌了1个亿,“线上赢还是线下赢”。如果这个赌局还有效,那么马云会赢。 今年与去年相比,网上消费从2.1万亿元翻一倍,达到4万亿元规模。电商消费是中美之间中国唯一高大上的行业,连续2年超过美国。预计到2018年,将是美国两倍还多,到2022年,超过美日德英法意韩总和。 目前超市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客户问题,客户去哪了?回答是:顾客在床上。顾客点点手机,可以买到任何东西。顾客在床上——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卖场必须适应。 二是商品问题。今年跨境电商规模,从去年的5.46万亿元规模,变成6.6万亿元规模。商品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可能2~3年就能基本完成。 卖场困难很多,除了来自电商冲击,来自便利店、餐饮特色店、零食店、海鲜店、水果店等细分行业的销售额分化的冲击。房租及人员成本不可负担,制约了卖场发展。东南亚水果,澳洲牛羊肉,法国红酒,智利车厘子,美国牛油果,加拿大龙虾,俄罗斯大马哈鱼、金枪鱼、带鱼,阿根廷红虾,智利白虾,德国原装婴儿奶粉,瑞士的名表……这些都可以通过网络购买,春节时,春联和福画都是从网上买的。 线上线下最终会找到平衡,或许是1:1,或许是其他比例。这需要看线上线下对各个品类的效率和平衡。1:1这个比例,对于网络来说是巨大空间,对于卖场存量就是痛苦的收缩。我们看到天猫超市要做1000亿元,我18日去了阿里学习,我认为他们可以做到1000亿元,可以超过华润,也可以超过大润发,可以变成卖场TOP1。 影响不大,一、二线会升级运作 嘉宾4:王国平 联商网百人荟成员 微信号:guoping55667788 以永辉为例,采取的是红标升绿标的模式,同时绿标会融入餐饮等业态更切合一、二线客群的需求,部分无法适应市场的产品也会被调出一、二线卖场,实现重新组队的状态,改变以往卖场一成不变的简单复制。 虽然永辉绿标店还未实现盈利,但这种玩法会不断增多,包括花店、洗护店、彩票店等等都可能成为卖场新的合作伙伴。新的业态进入卖场进行组合后会不断降低租金成本,甚至产生利润,卖场玩法还是很多的。 一、二线卖场跟电商会进行新一轮客群分割,各取所需。下线城市卖场空间仍然巨大,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像沃尔玛等卖场继续下沉下线城市,整体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卖场受影响较大的基本是一些管理层老化的企业,这些属于企业内部问题,与电商关系不大。 近年来卖场呈现出来的是强者恒强的局面,一些无法跟上节奏的卖场会被竞争卖场贴身逼抢,基本死于行业洗牌。 一些品类正在脱离大店 列席嘉宾补充:鲍跃忠 业神零售创新顾问 微信号:bc111246 我认为对大卖场形成最大影响的是这两个方面: 1.消费市场变化;大卖场二十年前在中国出现,当时的中国GDP是7万亿元,而现在近70万亿元,当时人均收入3000元,现在是30000元,并且产生了较大群体的中产阶级。 市场消费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但大卖场二十年来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有的是品类的逐步萎缩,大卖场或者进行彻底的变革,或者被淘汰。目前90后、00后追求便利化、个性化的消费特点,已逐渐抛弃大卖场。 2.商品市场的变化。近几年,商品市场极大丰富,在此情况下,商品市场的一个走向是向深发展,日用百货、孕婴商品、体育商品等表现特别明显,食品在调味、休闲方面也表现较为突出。原来我们做商品分类是大中小三类,现在可能要使用更多的类别,才能把商品表达清楚。 一些成熟的品类如孕婴商品、健身用品、户外商品、休闲食品等逐步脱离大店,成为专业店。现在看这些商品从大店的脱离是必然的,大店是无法表现好这些商品的,目前判断,商品市场的深度发展是必然趋势,也就是说,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品类要从大卖场分离,走向专业店。因此这两个方面的变化,构成了对大卖场的巨大冲击。或者变小,几千平方米,或者做其他的转变。 总结:主持人云阳子 联商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 微信号:yyzo2o 1.从商业地产和城市角度看,未来几年一、二线城市大卖场会很麻烦,三、四、五线城市大卖场还有机会。 2.从消费者角度看,便利性需求越来越高,价格敏感度越来越小,这意味着社区超市和网上超市未来会更好,反之大卖场的未来会有点迷茫。 3.从竞争角度看,专业店和社区超市一直在瓜分大卖场的市场,现在又出来一个网上超市,而且摆出一副拼命打价格战的高调姿态,大卖场未来几年的竞争环境是高度加剧。 各位业内行家,有一点是高度的统一,大卖场这种业态必须优化,甚至是转型。 更多资讯请关注销售与市场微信公众号。 ![]() 责任编辑: 赵艳丽 责任校对: 肖亚超 审核:徐昊晨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销售与市场官方网站
( 豫ICP备19000188号-5 )
GMT+8, 2025-4-8 16:56 , Processed in 0.0420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销售与市场网 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
© 1994-2021 www.cmmo.cn